如何成為厲害的程序員?需要滿足這8個條件!


文章來源:公眾號findyi

好幾個讀者問:如何成為厲害的程序員?編碼能力如何成長。回答完后,有些心得也給大家分享下。

其實程序員最關鍵的技能遠不止編碼能力,架構思維、底層知識的深度等等,同樣很重要。

在這些能力中,最容易被人忽視卻很重要的能力是:debug能力。甚至我認為:debug能力遠比編碼能力更重要。很簡答,大家可以觀察下自己的團隊,最優秀的程序員一定會承擔很多疑難症的排查和解決。

曾經在360帶幾十人技術團隊,同時研發幾條業務線。參與過的產品,日活過千萬的有一款,過百萬的有三款。

這個過程中各種稀奇古怪的bug見過不少,也一一解決了(不然估計就要滾蛋)。


 

分享下我的debug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1.日志Log盡可能詳盡

編程領域流傳着一句話:必現的bug,都不是bug。

因為好復現,就容易解決,代碼一直跟下去,或者看看堆棧信息,很快能定位問題。

真正困難的是偶現bug,甚至那種概率千分之幾,但后果嚴重的bug。解決他們就需要詳細的日志Log,尤其是關鍵點上的信息,非常重要。

2.google要用好

程序員+google=好的程序員,這句話真的沒錯,很多技術bug,當你毫無頭緒之際不妨google下,可能不少人遇見過。

當然,最關鍵的是搜索的關鍵字,這取決於你對bug現象的描述,越言簡意賅搜索到的信息反而越多。

3.排除法

這個方法說實話不提倡,但很多時候實在束手無策之際不妨用用,用法也很簡單,當你不確定哪一塊新增代碼引入問題,就嘗試注釋一部分代碼看看程序是否OK。

不行再換另一部分代碼注釋掉,很快你就可以縮小bug的查找范圍,進而定位問題。

4.模擬用戶環境

可以采用一些工具來模擬前端或者后端,制造假數據、假操作。有了這些工具之后,把你懷疑可能出問題的情況模擬一遍,觀察是否會出問題。

其次,遇見一些極端情況,比如懷疑是多線程/多進程死鎖,那不妨在某個進程/線程寫個死循環看看bug是不是就出現了,當然做這種操作千萬千萬別給忘記了,提交了,那就完犢子了。

5.記錄曾經解決過的bug,並簡歷索引

其實很多bug會變着花樣反復出現,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解決過的問題記錄下來,並且做好索引,下次遇見可能相同的問題,先檢索一遍,搞不好就找到答案了。

6.多看官方文檔

特別是引用了第三方代碼或者是開源代碼導致的問題,官方文檔對應的部分反復看看,可能問題就解決了。

7.引入工具,放大問題

比如很多線程注入的工具,你開啟后,但凡是一點點依賴線程順序的bug都會從偶現變為必現。

這個相當於主動把代碼運行環境變成地獄模式,比如你的一個線程的結果依賴於另一個線程的輸出,但你忘記加同步代碼了,不過大部分情況另一個線程運行都飛快,但有些機器就不好使了。

這個時候加入這種工具,它直接讓某些情況下另一個線程運行速度變慢(我猜大概率是加了個sleep(1000)),結果你的程序就崩潰了,崩潰堆棧直接打開,迅速定位,問題解決!

8. 制作工具,針對某些bug編寫一些調試輔助工具。

比如,某些系統沒有完善的崩潰報告,雖然也有dump,但是分析出來的callstack經常不准。完全可以為解決崩潰問題編寫了個工具,自動掃描代碼,在每個函數入口和出口插入log,以此來定位崩潰點。

以上8點,都是在實戰血淋淋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最后,特別推薦一個分享C/C++和算法的優質內容,學習交流,技術探討,面試指導,簡歷修改...還有超多源碼素材等學習資料,零基礎的視頻等着你!

還沒關注的小伙伴,可以長按關注一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