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角和全角的區別:
半角:一個字符占用一個字節位置
全角:一個字符占用兩個字節位置
半角和全角的起源:
因為計算機起源於美國,1個字節(8比特)能夠表示256個字符,對於所有的‘英文字母+符號’是完全夠用的。所以在ASCII編碼內,一個字節表示一個字符是夠用的。
但對於中文是不夠用的。2個字節(16比特)能夠表示65536個字符,能夠表示大部分的漢字,所以在中文編碼例如GBK編碼內,兩個字節表示一個字符。
早期的印刷為了美觀,讓中文字符和英文字符占據等寬的空間,設計了全角模式。
在全角模式下,一個英文字符也占據兩個字節的寬度。
半角和全角不同的具體舉例:
舉例1:
泥巴泥巴(中文字符,一個字符占兩個字節)
niba(英文字符全角模式:一個字符占兩個字節)
nibaniba(英文字符半角模式:一個字符占一個字節)
舉例2:
英文逗號,在ASCII編碼下為:00101100——>1字節長,打印為1個單位寬度
中文逗號,在GBK編碼下為:10100011——>2字節長,打印為2個單位寬度
默認輸入法下使用的是全角符號還是半角符號:
在中文輸入法的默認情況下:漢字、數字、空格使用的是半角模式;其他標點符號全角模式;
在英文輸入法的默認情況下:均為半角模式。
其他情況下需要切換全角/半角模式通過快捷鍵:shift鍵+空格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