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軟件工程


項目 內容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2021春季軟件工程(羅傑 任健)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里 個人閱讀作業#1
我在這個課程的目標是 學習並掌握利用軟件工程的思想與方法構建大規模高質量的軟件系統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這個作業在哪個具體方面 幫助我實現目標 有利於自我認知\自我反思,為課程\學習\職業等做規划

前言

在大學里是否需要來教室聽課?

我認為需要來教室上課並認真聽講.

上課認真聽講是能力的體現.這點在你為何要來上課並且認真參與 中也有談到,我深表贊同. 能夠長時間地專注一件事 , 認真傾聽與交流, 本身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和優秀的能力. 我們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學習新知, 也是思想上的交流,靈感的碰撞, 另外老師有時候在講堂上的“侃侃而談”,也是老師個人人生閱歷,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的分享,這些都是在課本上,視頻中很難學到的.

另外,我認為教學氛圍需要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維護.在看了博客N 美國視界(1):第一流的本科教學課堂該是什么樣?這篇博客讓我對大學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學生和老師都是課堂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如果學生不來聽課, 不參與課堂, 良好的課堂氛圍恐怕難以構成.

當然, 學校里有一些課程在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等方面廣受詬病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課程講的“不好”,學生們聽不懂老師講課,或者學不到東西,確實大可以自己看書消化,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非坐以待斃,白白浪費時間.

我認為認真聽講是基礎,講堂應當看成是與老師交流的平台,是鍛煉專注力,思考探索能力的機會,萬萬不能當作學習的唯一方式。課下與課外的自學與思考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兩者相互輔助。

第一部分:結緣計算機

  • 你為什么選擇計算機專業?你認為你的條件如何?和這些博主比呢?

    我出生在在一個五線小城市,雖然家境一般,但貌似我家很早就有了電腦。有關計算機的印象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出現了,記得最早的一台計算機是那種老式的台式機。不過從小我對計算機都不是很感興趣,當時我好像也沒有思考過電腦是怎么來的,它們是如何運行的這類問題,上大學之前也從來也沒有聽說過編程這回事。小時候和電腦接觸最多的就是上網看視頻打游戲了。和博客A 博客D ,博客M里這些從小接觸計算機並且熱愛編程的博主們比,我只能算是普通人。

    當年高考填志願,說來慚愧,由於眼界所限,面對五花八門的專業我根本無所適從。當時的我面對一個個陌生的專有名詞並不了解我所考量的專業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中大部分時間段專注於課內的學習,對專業沒有多少考慮。我的個人特質是對熟悉的東西有自信,對擅長的領域有興趣,我也自知我的動手能力較差,對於理論的知識比較有耐心.可能由於我的性格特點和個人特質,當時我對理學有朦朧的想法;考慮的學校方面也是浙大、南大之類的綜合性大學。可后來滑檔到北航,選入信息類,都是陰差陽錯的事情.至於進入計算機學院,也不是特別熱愛計算機,而是排名夠了,在眾多專業中選擇了一個局部最優解.現在想來,在內心沒有成熟的想法時,“隨大流“未必不是一種安全的選擇。如果現在讓我重新在大類招生中選擇專業,我仍然會選擇計算機專業,只是活法會不一樣罷了.

  • 計算機是你喜歡的領域嗎?是你擅長的領域嗎?

    老實說,計算機不是我喜歡的也不是我擅長的。我動手能力較差,快速學習能力不強,而計算機比較注重實踐,我常常因為配置等簡單的事情搞得自閉好幾天,更喜歡學習理論知識,事實證明我並不擅長學習計算機,但我認為我不討厭計算機,我選擇這個專業不算很壞。我認為計算機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幾乎所有的領域都需要使用計算機技術。計算機學科非常注重動手實踐,發展速度也非常快,考驗學習能力。雖然自學能力和動手實踐是我欠缺的,我認為也是現代人必需掌握的能力。所以發展速度快,實踐要求高不僅是計算機學科的特點,也是時代的特征.計算機專業的學習確實或多或少地彌補了我在這方面的能力,並更大意義上地時刻督促我進步和改變。

    博客 徐宥:掉進讀書的兔子洞讓我很受啟發。我個人是很佩服那些掉在書袋子里勤勤懇懇潛心學習的人的。那種甘於寂寞、沉浸式探索與自己對話的精神難能可貴。我和這位博主小時候的經歷很像,可惜這種類似的經歷沒能影響我的一生. 小學我沒參加過奧數,但老師發給我們每個人一本奧數書,我在家一頁一頁地做,苦思冥想,獨立思考的經歷和這位博主很像,這段經歷給過我很大影響, 不僅讓我的學習成績有質的飛躍, 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了我的小學升學與初中階段人格的發展,讓我意識到獨立思考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

    不過可惜的是,這種意識沒有延續到我的高中和大學時期,我或多或少地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成為了一個充滿機械思維的學生.在看到博客B 時,我認為劉帥的前半段人生是很多很多人的寫照和縮影,感慨良多.文中的一段話 ——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辜負上帝給我們的聰慧的大腦,用它來獨立地想問題,用自己的眼睛來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來感受,用自己的金口來提問。不要害怕,不要退縮。 希望送給現在和未來的自己.

    話說回來, 我現在還談不上熱愛計算機,因為我認為熱愛是需要收獲成就感的,我還沒有收獲很大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挫敗感。

第二部分:在計算機系里學習

  • 你對你的大學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嗎?你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跟學校給你的有什么區別?比較你在中國大學的經歷,你的老師和學校能做到和國外那樣嗎?如果不能,請分析一下為什么。(必答)

吐槽的地方: 我覺得,放眼中國, 北航的計算機學院是很不錯的,雖然有的地方我認為不很滿意,但可能也是國內大多數高校的通病吧.

我這里對學校生活吐槽一下:

  • 校醫院很垃圾

  • 課外活動其實可以豐富和活躍一點

 

理想中的大學教育:

  • 種類繁多的專業課程選擇

  • 少而精的課程,即課程硬核,學分要求少

  • 大力發展通識教育,豐富多彩的通識課程

  • 長期的英語教學與交流

  • 老師、助教、學生交流氛圍活躍,並有跨學科、跨專業的氛圍

我認為理想中的大學教育應該重視對創新、探索、想象力、團隊協作、交流等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傳統的灌輸式教育。

 

比較你在中國大學的經歷,你的老師和學校能做到和國外那樣嗎?如果不能,請分析一下為什么。

我認為整體來說我校不能做到和國外常春藤名校一樣。我沒有出國交換過,但從博客美國視界(1):第一流的本科教學課堂該是什么樣? 等 我能感受到美國教育: 創新,探索,啟發式教學,注重合作、創新、想象力的培養;老師、助教、學生都是重要的參與者與融洽的課堂氛圍的構建者;科研人才,思維方式,學習新知、鍛煉思維與合作,以及課業之外的能力;先進的個性化教育理念;為自己負責的終生學習者,和未來世界的領導者。。。。。。而北航並沒有讓我感受到這種氛圍。我覺得這是國內大部分高校的通病,這可能是系統性問題,老師和學生更多的是單向灌輸知識,助教沒有發揮博客N中那么重要的角色;我認為美國教育有很多可取之處,他們重視學生、老師、助教的良性互動與積極交流;課程更多是探索與啟發教學,而不是傳統的灌輸知識;獎學金、考核導向是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極大提升能力,而不是分數、GPA為導向。教授應該重視教學,更新和改進課程;學生,應該以求取新知、鍛煉思維與合作以及課業之外的能力為目標,立志成為一個為自己負責的終生學習者和未來世界的領導者。

  • 迄今為止,你寫了多少代碼,描述你做的最復雜的軟件項目/作業。(必答)

    幾乎所有代碼都是課內作業

    • 程序設計與數據結構 2000行

    • 計組

      項目 語言 代碼量
      程序設計與數據結構 C/C++ 1000行,多為玩具程序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設 Verilog 2000行,增量開發
      操作系統課設 C 200行,沒學明白
      面向對象系統課設 Java 3000行
      編譯原理課設 C++ 3000行,一個小型編譯器

      最復雜的軟件項目/作業應該是編譯原理的課程設計吧,算是從0開始獨立完成一個軟件系統,具有初步功能的小型編譯器。

第三部分:未來規划

  • 對於你未來在IT行業的發展,你有什么樣的夢想或者未來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你准備怎樣來規划你技術道路,職業道路和社會道路?(必答)

    說實話我很迷茫,可能有一些天馬行空或不切實際的想法.

    我對機器學習領域算是有朦朧的興趣,以后想要從事學科交叉的研究與工作,期望成為復合型的人才,渴望接觸不同的領域.

    目前的打算就是升學讀研,可能讀研還是選擇計算機專業吧.但我總覺得我應該成為復合型的人才,因為我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確實沒什么天賦,或許運用計算機的技術解決其他領域的問題我會更感興趣一點.

  • 你們馬上就要面臨實習了,你打算在企業內實習還是在實驗室實習?

    對於企業實習和實驗室實習我都很期待,但對於前期實習我傾向於選擇在實驗室實習,自認為在計算機科學的 理論基礎方面不夠扎實,不想本科投入工作,想要多多學習基本功,並深入了解某一領域,從事相關領域的初步研究。目前在實驗室實習了一段時間,認為和優秀的同學開組會討論問題做項目對我來說很有挑戰性也很有趣,希望能好好努力.另外如果要讀研究生的話,提前進入實驗室閱讀文獻做一些科研方面的簡單工作是一個好的選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