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給根目錄擴容-擴容准備


 

 

 

 

 

Linux給根目錄擴容

近期因項目需要,申請了幾台機器,看了下機器存儲是否足夠

 

申請了100G,看到只有50G,內心吐槽。

又看了下fdisk

 

What?不一樣,為什么fdisk看到有100Gdf -hT只有50G

繼續深入看一下

 

此時我們可以看到還有40G沒有分區使用,非常浪費,然后想着分區使用起來,但是分區后掛載到其他目錄存儲就分散了,隨后想到給根目錄擴容,整合到一起使用。

擴容的過程中,牽扯到磁盤、物理卷、卷組、邏輯卷,還有文件系統啥的,整個人都頭昏腦漲的,網上搜的資料直接就是長篇大論的,看着也頭疼,索性就自己總結整理,增強易理解性和易讀性。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一個硬盤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須經過加工處理才能作為存儲使用。我們需要知道這些卷的關系,進行根目錄擴容時會用到。

 

如上,是各種卷和磁盤的關系。

  1. 磁盤是需要分區的,分區上包含一個或多個物理卷(最多三個物理卷)
  2. 分區上的一個或多個物理卷可組成同一個卷組(相當於一個共享資源池)
  3. 在這個資源池中可以建立多個邏輯卷
  4. 每個邏輯卷需格式化文件系統

然后就沒了,就這么簡單。

 

相應的,我們之前看到的df -hTfdisk分別對應哪一塊、為什么會有差別呢?

fdisk -l顯示分區的大小:顯示的是磁盤驅動器上的原始扇區大小為100G(包含未分區的部分)。

df -hT 顯示的是磁盤實際給用戶使用的空間大小。

現實中,手機廠商也經常說其空間多大,然后你回家悲劇發現,你實際能夠使用的小於那個數值。

那么,命令中每個參數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分區原則:主分區(包括擴展分區)的總個數不能超過四個;也不能把擴展分區包圍在主分區之間。

容量關系如下:

總磁盤空間=主分區1+主分區2+擴展分區

擴展分區=邏輯分區1+邏輯分區2+...

后面/dev/mapper/xxxxxxx意思為總共100G都用來干嘛了!

總共100G,分配結果為root+swap+boot(啟動盤所占)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