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erver發布地圖瓦片影像數據
一、准備影像數據
1、選擇BIGEMAP地圖下載器下載城關鎮影像數據。
2、基本信息
圖層:選擇分層圖,只勾選底圖,根據業務需求自行選擇。
地圖背景:選擇透明
勾選級別:第18級
3、復制下載好的數據到geoserver目錄:E:\Program Files\geoserver-2.18.0\data_dir\data
二、Geoserver 中制作柵格地圖
當你下載完地圖后,可以打開Geoserver了。
如果你沒有配置好Geoserver,那么你還得花幾個小時查找和配置Geoserver,在此處不做詳細介紹。
1、你成功登上Geoserver后:
提醒一下,初始賬號:admin 密碼:geoserver
2、新建工作區
3、添加新的數據存儲
4、添加柵格數據源:
根據步驟一步步填寫內容。
工作區:是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地圖,建議大家可以自己新建一個工作區
數據源名稱:唯一標示該數據源的東西
連接參數URL:選取下載好的TIF地圖
保存后,選擇發布地圖。
在“數據”標簽頁中,着重配置一下幾個參數:
【注意】:圖層名稱最好你用英文,如果使用中文有可能在使用WMTS訪問時亂碼,結果調用接口400錯誤。暫時沒有找到合適解決方法。
其中,SRS是要自己定義的,谷歌地圖是ESPG:900913標准,單位是:米。
由於地球的不規則橢球形,導致各個地方將橢球形表面的地形轉化成平面地圖繪制 的時候各家的標准都不一樣。
中國早年采用的是Beijing-1954大地坐標系,貌似采用的是蘇聯“克拉索夫斯基”測繪標准,而后采用1980-Xian大地坐標系。但是由於早年測繪的數據遷移轉化
的工作量大等一系列原因,某些地圖仍舊采用的是1954-Beijing的大地坐標。普及一下,谷歌地圖用的是ESPG:900913,而默認的國際標准是ESPG:4326。
因為源地圖下載的是谷歌的,所以配置ESPG:900913,但是地圖顯示的時候,要轉化成ESPG:4326經緯度顯示,可讀性比較好。
繼續配置,在Title Caching 標簽頁中:
看到我們要配置的gridset選擇的是ESPG:4326,且發布的zoom level 從第1級到第18級,cached zoom level 同理。
至此,第6級的圖層已經添加上了。為了能夠得到谷歌瓦片地圖,我們還得做下一步的配置,這里有幾個問題要說明。
其實,我們在添加數據源的時候只是添加了第18級的TIF地圖文件,但是為什么加了共13級的地圖呢?
因為,接下來,我們要重復把第6,7,8,9,10,11,12,13,14,15,16,17,18級的地圖依次加入數據源。重復地配置13次,然后,把這所有的數據圖層都切割成瓦片,
最后放在第6級的地圖中,這樣,我們只要查看第6級的圖片,就能夠查看到從6~18級的所有圖片。
下面,將第18級的圖層切割成瓦片:
點擊提交按鈕后,接來的時時間就是漫長的等待。因為我們下載的是一張18級圖片(8.29G),geoserver要把它切成各個級別的瓦片數據,所以很慢。
Create a new task:
Number of tasks to use:8。選擇使用8個任務來執行數據切割,切割速度會很快(15分鍾左右)。如果用1個任務執行,大概要用1個小時左右。
Zoom start:06。放大縮小開始級別為6,因為再小也就是1個圖片,所以最小級別設置為6。
Zoom start:18。放大縮小結束級別為18,因下載的圖片為18級,所以最大級別設置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