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網上的一些教程,最后配置好了。不過感覺網上教程有些地方不太清楚(可能是對身為小白的我不太友好 ),就想着自己記錄一下。
首先虛擬機的IP默認都是動態的。
要想用Xshell遠程來操作虛擬機時,每次都需要查看虛擬機的IP才能連接使用。
我們把虛擬機的IP設為靜態的就不用每次去看虛擬機IP了。
1.打開【虛擬機】-【設置】,找到“網絡適配器”選擇“NAT模式”。
(當然選擇橋接模式也可以實現,不過配置也會有所不同在這里就不過多展開了)
2.點擊 【編輯】 - 【虛擬網絡編輯器】-- 選中“VMnet8” -- “取消勾選” 。然后點擊【NAT設置】查看子網IP 地址范圍。
(如果這里不取消的話就是動態IP)
記住上圖中的子網IP范圍,如上圖所示表示虛擬機在192.168.65.0~192.168.65.255范圍內。
192.168.65.2為網關地址,192.168.65.255為廣播地址,192.168.65.0一般為網段IP
所以0,2,255這三個地址不能設置。
3.配置虛擬機IP,子網掩碼和網關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進入該目錄查看網卡文件名稱,每個人的名稱可能會不同。一般是ifcfg-ens33)
2. vim ifcfg-ens33
(這里要切換成 root用戶才有修改 ifcfg-ens33 文件的權限)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65.3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65.2 ONBOOT=yes
# BOOTPROTO ,ONBOOT 的值分別修改為static,yes
#然后手動添加 IP,子網掩碼和網關 (根據 自己“NAT設置”中的IP 子網掩碼和網關添加即可)
然后解釋一下這些具體代表什么:
ONBOOT:是指系統啟動時是否激活網卡,默認為no,設置為yes,表示開機啟動時激活網卡。
BOOTPRTO:網絡分配方式,靜態。(一定記得修改為Static,否則無法連通網絡)
IPPADDR: ip地址
NETMASK:子網掩碼
GATEWAY:網關
---------------------------------------------------------------------------------
配置好這些就可以用xshell連接虛擬機了。
重啟一下虛擬機
然后就可以連接成功了。。。
https://blog.csdn.net/demo_gsl/article/details/95215372 然后這里有使用橋接模式的教程。
------------------------------------更新-----------------------------------------------------------------------------------
配置了之后 使用yum 命令時,報錯 "Cannot find a valid baseurl for repo: base/7/x86_64"
解決方法來源: https://www.xmpan.com/944.html
一鍵修復
sed -i "s|enabled=1|enabled=0|g" /etc/yum/pluginconf.d/fastestmirror.conf mv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backup curl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s://www.xmpan.com/Centos-6-Vault-Aliyun.repo yum clean all yum makecache
------------------------------------更新-----------------------------------------------------
ping 不通外網的情況:
vim /etc/resolv.conf (打開/etc/resolv.conf配置文件)
增加如下內容:
nameserver 114.114.114.114 (電信的DNS) nameserver 8.8.8.8(googel的DNS)
就可以ping通外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