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進度計划、保存基准
1.前言:
軟件產品的研發、升級、定制等,一般都是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此時項目進度計划以及資源使用情況就變成了項目經理關注的重點。如何讓項目計划有效可控,及時暴露問題?如何查看資源的負荷情況,看資源分配是否合理。
當然,如果你的公司已經實施了專門的PM軟件來監督管控,可以忽略本文。否則,你可以用微軟的Project來做到這一工作。
我也算是一個專業的從事PM軟件產品的人(雖然我們的客戶都是制造業研發項目),考過了PMP,研究過青銅器RDM、Oracle P6和Project。
項目管理其實有一套很系統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包括十大知識領域和五大過程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PMBOK,本文直接說Project如何用。
就此開始吧!
2. 計划編制:
2.1 確定里程碑和階段:
一般一個項目的計划編制工作之前,公司高層和項目經理會在一起先確定項目的里程碑。當前幾乎每種類型的項目,業界都會有專門的里程碑標准。例如軟件項目一般分為:需求、設計、編碼、測試、發布這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結束,都是一個大型的里程碑節點。
先把里程碑和計划寫入Project中,並為每個節點分配責任人。(里程碑:將工期設置為0,甘特圖中會顯示圖標)
接下來,我們要確定每個里程碑的時間。此時需要在表格中添加兩個列:限制類型、限制日期。
將每個里程碑的時間確定好,然后將“限制類型”設置為“必須完成於”,並把“限制日期”修改為里程碑的完成日期。這時,里程碑名稱的前面會出現一個圖標,表示有時間約束。
這樣,我們就把這個項目的里程碑確定好了。里程碑是項目進度計划的框架,必須設置時間約束,而且沒有高層領導的同意,不能改動時間約束。
2.2 編制每個階段的計划:
如果項目規模較小,項目的每個階段可能都需要項目經理直接負責,這時項目的組織結構叫做“項目型”。如果項目較大,項目的每個階段都有專人負責,組織結構叫做“矩陣型”。
規模較小的項目管理簡單、靈活性大。此處以規模較大的項目為例說明。
其實,規模大的項目,在編制每個節點的計划時,應該是每個階段的負責人分頭去編制自己的階段計划,然后由項目經理整合。然而Project不是一個WBS系統,只是一個客戶端軟件,無法實現這一功能。所以,還得麻煩項目經理動手咯。
以“需求階段”為例,編制該階段的計划,包括:計划名稱、工期、開始結束時間、需要的資源,最后,要把該階段內的計划有前后置關系的,關聯起來。
另外,編制計划過程中,可能會有資源沖突的提示:,暫時不用管它,下文中會有資源沖突的處理。
2.3 確定階段之間計划的前后置關系、以及和里程碑的前后置關系
當各個階段之內的計划編制完成之后,就要整合各個階段之間,以及和里程碑之間的前后置關系。一般情況下,階段和里程碑的關系如下:
根據以上模型,把當前進度計划的前后置關系維護上。
大家可以直接看右側的甘特圖,最上面可以直觀的看到里程碑,往下是每個階段,階段和階段之間通過里程碑進行關聯。這樣其實就是形成了一個“階段-關口”的結構。當前新產品研發項目,都是采用這種“階段-關口”的形式,進行管理。
2.4 查看資源沖突和時間沖突
2.4.1 資源沖突:
資源沖突很好理解,就是一個人在同一時間負責的工作超出了他的最大工作時間。
在編制計划時,如果有資源沖突,Project會顯示一個紅色圖表來提醒:
想查看詳細信息,可在“資源使用狀況”視圖中查看。在Project 2010中,右擊左側的“甘特圖”可以切換視圖,其他版本請讀者自行查找。
進入“資源使用狀況”后,帶有提示的,表示有資源沖突。查看其右側,可以看到詳細的資源沖突,如下圖。根據Project統計的資源沖突,適當調整。
2.4.2 時間沖突:
時間沖突主要來自於里程碑的時間約束和計划的時間沖突,例如:確定里程碑時,兩個里程碑之間的工期確定為30天,但是編制計划時,這些計划確需要40天。這其實企業高層和實際工作人員的矛盾沖突,高層趨向於壓縮工期,而工作人員趨向於延長工期。
那么這種情況該如何查看呢,答案是通過“總浮時”,Project種叫做“可寬延的總時間”。至於“自由浮時”和“總浮時”,是項目進度計划和關鍵路徑計算中比較重要的概念,本文不講,讀者可以查閱PMBOK。
如上圖,“可寬延的總時間”為負數的,說明有時間沖突,需要調整。至於,如何調整,有三種方式:
- 領導層妥協:更改里程碑約束時間;
- 實際工作人員妥協:壓縮工期;
- 調整任務之間關系,讓任務可以同步進行,如下圖:
根據以上步驟調整,知道沒有資源沖突也沒有時間沖突為止:
3. 保存比較基准:
進度計划指定完成,並經過審核確認之后,要把當前的計划保存為一個快照或者副本。有何作用呢? 在項目執行期間,項目計划肯定會有變更,就是通過這個快照或者副本來查看變更。
Project最多支持保存11個快照或者副本,Project中這個名字叫做“比較基准”。在Project2010中,點擊“項目-設置比較基准-設置比較基准”可以保存比較基准。
比較基准在后期項目的變更和監控中,作用至關重要。
二、進度計划的執行與監控
計划執行即:反饋實際進度、反饋工作消耗(本文只考慮工時,不考慮成本)、提出計划變更請求。如果你的企業實施了專門的PM系統,那么這些工作應該是各個執行人員分頭反饋,但是如果用Project,那么就得勞駕項目經理同志去挨個手動填寫了,哈哈苦B的項目經理!
計划監控有許多種方式,針對不通過的項目角色,可以提供不同的計划監控圖表,特別是在項目組合管理中,更是繁多。本文只考慮單項目管理,用Project可以做到的計划監控,無非就是進度監控和資源監控。其實這兩個,也是做重要的。
好了,就此開始:
1.執行
1.1 單個任務執行
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對項目正在執行的每個任務進行定期更新。
需要在Project中加入“完成百分比”、“實際工期”、“工時完成百分比”、“工時”、“實際工時”這些列。其實這里的“完成百分比”就是工期完成百分比。
更新任務時,一般需要在“完成百分比”中輸入實際的百分比,然后Project會自動計算實際工期、實際工時和工時完成百分比。
這里需要注意:Project自動將“完成百分比”和“工時完成百分比”想關聯,即Project默認為,經過了多少工期,就相當於完成了多少工作量。但有時候不是這樣的,就需要去掉這個關聯。在Project 的“選項 - 日程”中,去掉“”的勾選即可實現分離。
分離之后,工期和工時將沒有關系,需要自己手動填寫。
1.2 整體更新項目進展
在極少數的理想情況下,項目執行進度和項目計划的進度一樣,則可以使用統一更新的功能。
在Project 2010中可在“項目 - 更新項目”菜單中打開這一功能:
更新后,項目的時間線也會隨之變化,而且相關的各個任務都會按照理想的狀態更新進度和資源情況。
1.3 提出計划變更
提出計划變更很簡單,只需要修改計划的工期即可。這可能會給后置任務帶來影響,至於如何識別以及處理這些影響,我們下文介紹。
2. 監控
2.1 監控進度
對於當前進度的簡單監控,在默認的甘特圖視圖中查看即可。其實對進度監控的主要工作還是監控計划變更。
2.2 監控變更
2.2.1 查看“總浮時”,保證項目進度計划的合理性:
在編制項目進度計划時已經提到,由於里程碑的約束,可能會導致任務的“總浮時”為負值。這里也一樣,任務的工期可能因為變更而被修改,但是里程碑是受約束的,不會變。
如果出現了以上情況,就說明項目進度計划由於變更而不再合理,需要調整。
如何調整在上文中已經提到,可以去參考:http://www.cnblogs.com/wangfupeng1988/p/3647166.html
2.2.2 用比較基准:
進入【跟蹤甘特圖】視圖,可以看到右側甘特圖中有兩層
其中,上層是實際的計划,下層是之前保存的比較基准。通過這里比較,就可以看到,當前實際的計划和之前保存的基准有什么差異。
當然,如果想看具體的數據,可以把基准的數據添加到列中。如要看完成時間的差異,可以這樣看:
從上圖中看到,時間差異是負值,說明計划將提前完成。如果這里的差異是正數,那么就要小心了,計划可能要延期。
2.3 監控資源
監控資源可以通過【資源使用狀況】和【任務分配狀況】兩個視圖進行查看。
在【資源使用狀況】中,添加“實際工時”和“累計工時”兩列
就可以查看一個資源在不同工作下的分配工時、實際工時和累計工時,效果如下:
在【工作分配狀況】視圖中,也可以查看每個任務的分配工時、實際工時和累計工時。
這兩個視圖,其實從不同的維度來統計資源消耗,一個是從資源角度,一個是從工作分解結構的角度。
3. 總結:
Project是一個很強大的軟件,功能很多,本文只介紹了它最常用最有效的功能。根據8/2原則,這20%的功能,即可解決工作中80%的問題。
希望大家,尤其是各位項目經理,善用這個工具。
轉載自:https://www.cnblogs.com/wangfupeng1988/p/364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