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運營商之間是如何實現互相訪問的


  對於不同運營商間的互聯互通,一般是采用BGP peering(對等)的方式進行。兩家運營商相互協商,在特定地點建立連接。通過一系列的配置,運營商A的用戶就能訪問運營商B的資源了。
  為了方便不同網絡間的連接,出現了互聯網交換點(Internet Exchange Point,IX),讓許多網絡集中在一處進行流量交換。(例如AMS-IX、HKIX)
  當然,一個運營商不可能與所有運營商建立對等。互聯網中有些被稱為Tier 1的網絡,他們之間免費對等,向下一級Tier 2網絡收費。然后以此類推,到最底端的網絡。這樣一來,一個網絡接入一家運營商,就能實現訪問整個互聯網了。
  在中國,運營商之間通過“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進行連接。2001到2014年,國內只有北上廣三個直聯點。“北網通、南電信”與之產生的互聯互通問題,導致跨網訪問體驗極差。流量無法本地中轉需要長途迂回,大大增加了延遲。
  從14年開始,第二批7個、第三批3個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相繼建成,使得許多跨網流量能在更近的地方解決,網間容量得到提升。
 
三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
第一批2001年投入使用:北京、上海、廣州
第二批2014年投入使用:成都、鄭州、武漢、西安、沈陽、南京、重慶
第三批2017年投入使用:杭州、貴陽/貴安、福州
 
通過杭州直聯點的跨網流量(BestTrace)

通過廣州直聯點的跨網流量(BestTrace)
 
------------------------分割線------------------------

部分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概況:

武漢節點2014年8月29日正式開通,初期開通246G,互聯能力990G。
鄭州節點2014年8月21日試運行,初期170G,當前350G(2016年11月)
2014年8月28日,西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 
2017年06月06日零時,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
2017年06月16日,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正式開通。
福州節點於2017年6月試運行,8月18日正式開通。具備雙向800G網間互聯能力,建設帶寬位居10個新增直聯點首位。
2020年1月,內蒙古呼和浩特獲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