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用電有多浪費?90后開發者大顯身手,讓每度電從此更“聰明”!


摘要:一個企業用電有多浪費?一度度電在日常不起眼的小細節中被消耗走,日積月累中形成不小的數字。企業需要降本,國家需要減耗,可是如何能在生活中正真實施起來?華南理工大學的師生項目團隊針對此開啟了“智慧用能”之路,他們究竟是如何節約用電的?一起來看看他們怎么說吧!

一個企業用電有多浪費?

走進任意一間寫字樓里,夏天的空調冷風吹得讓人直打顫,耗能巨大;大多職員們都沒有隨手關燈、關電腦、關打印機的習慣,所有人都忙着眼前的工作,卻沒有注意到在這些細枝末節中一度度的電正在被浪費,單單只是大量待機造成的能耗,在日積月累中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企業需要降低成本,國家需要降低電力資源損耗,可是如何能在生活中正真實施起來,這是不小的難題。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要想實現節能環保,不只依靠人力的自我約束,還可以用科技的干預。 在今年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一個創業團隊就帶着自己的項目在總決賽拿下了金獎,這一項目就是通過科技來解決節能、環保的難題,用科技實現智慧用電。

讓每一度電更聰明、更經濟

收到華南理工大學電氣專業的錄取通知書時,劉澤健心里的石頭落了地,畢業后找一份電力公司的工作,也算能安安穩穩度過一輩子了。 但他不知道,接下來大學生活的發展軌跡與預想完全不同,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大三開始劉澤健就跟着楊蘋教授一起接觸能源領域的課題研究,每一次與楊老師的接觸都讓劉澤健感到一種莫名的敬畏感,尤其看到老師為了做好電氣方面的研究,在實驗室中反復實踐、反復論證,只為在電力領域找到新的突破口和研究方向。 老一輩的知識分子有着這般情懷與追求,深深感染了劉澤健,他學着導師那般,不斷鑽研提高專業技能,以便讓自己的所學發揮最大的價值。

而在此時,中國電力體制也發生了一場重大的市場化改革。2015年,隨着“電改九號文”的發布,意味着我國電力體制將借助電力市場機制逐步邁入綠色低碳、節能減排、安全可靠和實現綜合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型電力治理體系。 這將意味着企業必須得做好節能、省電工作,如果不做改變,按照過去的用電方式,將會大幅增加用電成本,加大企業的開支。 對於劉澤健的同門師兄鄭群儒來說,他看到了未來電力行業巨大的發展前景,興奮地找到劉澤健,希望能抓住這次電力變革的大好時機。

從市場需求到行業現狀,鄭群儒做了細致的分析。因為這次電力改革,全國360萬工商企業都需要從技術、服務、商業模式做升級,盡管市場上已有能夠為他們提供升級服務的產品,但大多都停留在單一緯度,還沒有一個可以做到系統性的升級。例如在節能方面,市場上的節能產品都是單點或單設備,無非就是中央空調、空壓機、變頻器等等方面的節能,這些根本無法滿足電改后企業的省電目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節能降費上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看着眼前這位同門師兄,劉澤健被說動了,兩人一拍即合就成立了項目——能眼雲E-eyes,能夠幫企業實現智慧用電,不僅更安全、更低成本,還能實現大場景的快速部署,讓每一度電更聰明、更經濟。

創新離項目落地,還差一個“華為雲”

雖然機遇是好的,但所遇到的難題同樣也不少。作為華南理工大學孵化而成的初創公司,除了技術,團隊更要考慮項目的落地性。 從2015年開始,鄭群儒與劉澤健就帶領團隊經歷了無數個把白天熬成黑夜的辛苦,整個解決方案融合了電力電子技術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等多個信息技術領域,這才讓能眼雲E-eyes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劉澤健(左),鄭群儒(右)

2020年,團隊帶着能眼雲項目參加了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並取得全國總決賽金獎的好成績,與華為的緣分也是在此結下的。 華為不僅僅是互聯網+大賽的贊助商,在比賽的過程中,更是對項目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建議,幫助演示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能眼雲E-eyes項目本身是服務型雲化的業務場景,項目組建之初有也遇到了很多雲計算的問題,華為作為國內的主流雲廠商,擁有成熟的生態及過硬的技術實力,再加上參賽過程中對華為雲的良好印象,最終團隊選擇與華為雲合作完成了項目落地版本。 如今這個項目在產品采集層、分析層、應用層和交易層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技術突破,真正實現了企業智慧用電。

實際上,采集層的設備是一個顛覆電表本身的設計,它通過非侵入式的邊緣計算的方式,讓不同時間尺度數據都能夠實現從秒到分鍾到小時級自適應的采集,從而獲得更精准、更高維度的數據。只有足夠精准的數據,才能決定是否能准確描繪出企業的畫像,也為之后進一步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分析層采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基於華為雲ModelArts平台進行數據標注和模型訓練,快速上手,把人力從繁重的開發部署中解脫出來,確識別數據的安全隱患,如果一旦有危險會發生就會及時做出預警反應,這大大提高了企業用電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悲劇的發生,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企業電能質量的好壞,決定了設備對電的損耗率,因此維護好電能質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應用層突破市場上圍繞單一指標的局限性,能夠在不平衡度、功率、無功補償等等指標來改善企業的電能質量。 交易層解決用電成本問題。電改之后,電價在市場上的價格出現了上下波動的特性,這就導致明明用電量相同,最終電價卻不同,甚至還相差很大。減少用電成本不能只靠用電量,這樣的局限性太大。為了多用低價電量,能眼雲E-eyes對企業能夠靈活調節的裝備進行優化調控,通過電價的波動來決定是否要進行通電,從而降低企業的購電成本。 整個團隊在短短5年時間,就已經取得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項4項、軟件著作權26項這樣的成果,贏得業內學者、專家的認可。

單有技術是不夠的,酒香也怕巷子深

即使,能眼雲已經取得不小的技術成果,但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也是挑戰重重。 作為一家未來要走向市場的創業公司,單有技術是不夠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項目推廣過程中,華為在技術和推廣資源上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為能眼雲團隊帶來了大量的客戶資源,幫助項目輻射到更多企業,大大降低了項目推介的獲客成本,成為能眼雲快速占領能源節能市場的助推器。 經歷了從0到1的艱難時刻,與能眼雲E-eyes合作的企業越來越多,從第一家到第二家,再到第三、第四家企業……曾經無人問津的能眼雲,目前已經服務企業數量超過了1700家 。 2019年的下半年,由廣東省工信廳牽頭,能眼雲E-eyes項目團隊、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等聯合成立了園區智慧用能服務產業集群,其中包括一些優秀的能源互聯網服務商、高校、科研機構、金融公司、園區行業協會等機構。能眼雲團隊主要負責肇慶國家高新區的216家企業,目前已經完成服務124家,覆蓋率超過60%。 未來,能眼雲E-eyes項目組將按照肇慶落地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將系統應用推廣到全省的工業園區。

智能基座,孕育未來高端人才

目前,我國已經邁入了能源革命時代,節能環保必然是未來的主旋律。但如何在保護資源中兼濟經濟的飛速發展,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因此對於未來的規划,能眼雲E-eyes項目還會繼續探究技術與能源如果更好結合,正如2015年時的初心一樣——要為國家能源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的初心,依靠不斷升級的技術最大程度上減少能源的損耗,而並非只是依靠管理、依靠同理心。 對於未來,團隊希望能夠與業界處於領先地位的華為合作,用技術構建生態及驅動產業發展,在不遠的未來助推項目快速占領能源節能市場。

 

點擊關注,第一時間了解華為雲新鮮技術~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