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沖刺收尾作業——團隊總結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0/ |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0/homework/11583 |
團隊名稱 | 第一組 |
這個作業的目標 | 團隊總結 |
自動化單元測試
測試結果以及測試過程截圖:
小程序推廣的宣傳圖片
項目的完成度與總結
項目最終是上線了,但尚存一些bug,功能上也較單一。對比第一次選題答辯時的暢想,現在可以說是畏首畏尾的,當然,這在軟工實踐里再正常不過了。項目的完成度並不高,只能說是一個趕鴨子上架的半成品。
我認為項目的創新性還是很高的,將枯燥乏味的目標打卡小程序與生動有趣的劇情故事結合,讓用戶像玩游戲一樣來完成自己的目標。這個想法直到現在,我也認為並不差。讓我們感到羞赧的是最后實現的結果與預想相差甚遠,在用戶的感受上也同樣如此。
我們后續還會再完善一些關鍵的部分,包括第一次登陸的使用教程,以及修改挑戰的bug。
具體項目成果的展示,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下面給出小程序的二維碼,提供體驗入口:
小組每一位同學的總結
吳達渝(組長)
- 看完小組成員的總結,可以說,這次軟工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各異的收獲,多樣的總結。
- 我很高興,我沒有把這個組帶進溝里,盡管結果不盡人意。
- 在過程中,有幾次想要放棄,想不了了之,任其發展,我想,總有人比我合適來當這個組長,為什么是我?
- 管人是一件苦差事,一個沒有經驗的領導者更難以為繼,何況面對的是一開始互相陌生的小組成員呢?我們組是未自願組隊剩下的同學組成的一個小組,因此相較於其他小組,我們組天然地更加難以磨合,劣勢很明顯。也許會問,剩下的人也是自願剩下的,怨誰呢?但從課程設置角度上看,這樣的分組方式,必然導致有如我們這樣的劣勢組存在,這對於后面以小組競爭為機制的實踐方式,是很不利的,一個天然劣勢組,在遭遇挫折后,必然會意識到這種分組制度的不公平,抱怨還是小事,消沉和放棄將導致最終的崩潰,不論對於學生的體驗、學習熱情,還是對於課程的進行,都是不利的。
- 因此我認為這樣的分組方式不合理,也不公平,雖然老師已經考慮到強者帶弱者這一點,因而形成了如今這種以前50帶后50的方式,但仍產生了對於我們而言不公平的局面。我提出一種更為公平的改進方式:取消前50名自由組隊,改為前50隨機分配組隊,后50隨機分配入這些隊。這樣保證對每個組公平的同時,也使得每個組獲得了相同的鍛煉——互不認識的小組如何進行磨合。
- 好在結束了,壓抑的日子也就暫時過去了。
- 在這里我也非常感謝我們小組的每個成員,小程序能走到最后,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
唐霏
-
終於,熬到了軟工結課的環節了。這次軟工實踐,雖然說給我帶來了很多的痛苦,可以說從第一個作業就開始了,但是仍然也讓我收獲不小。
一開始的我對於專業知識這一塊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什么接觸,但是通過了軟工實踐,我開始接觸到了前端內容;學會了使用Github來傳輸文件而不是使用傳統的QQ來進行文件傳輸,進行測試等。剛開始確實覺得做小程序很難,事實證明,確實是很難呀,不過,好在我們小組的成員並沒有放棄。雖然說在整個過程中熬過夜,訴過苦,但是最后來說都是值得的。感謝軟工實踐,讓我能夠利用更多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讓我能夠在困難的時候逼自己一把,讓我能夠抽時間彌補自己的不足,感謝和棟哥的相遇。
希望今后的自己,也能夠像做軟工實踐一樣,拿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放棄,繼續加油吧!
張智和
-
天哪,軟工竟然結束了。
我也來記流水賬。
個人編程作業和結對作業感覺都草草了事了,雖然最終能交差,但實際上是付出了很多時間,但學到的東西不多。學習能力還是太差,我好好反思。
團隊編程,和組里面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初識,最終能一起完成一件事情也是很奇妙。我討厭爭論或者是一起找bug,但最終能得到成果也能接受。時間真快,感覺昨天還在爭論選題,今天小程序都已經上線了。
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東西,認識了新的小伙b,掉了很多頭發。太好了,真的。
鄭民浩
-
這是漫長的一個學期,同時也是收獲頗多的一個學期。軟工讓我充滿痛苦和壓力的同時也讓我成長了不少。
從最初的博客園,github的使用只會打開網頁開始,到后面熟練地編輯隨筆,上傳代碼,學會在github上面找尋自己需要的東西變得不再那么陌生。其它科目也有一些大課設,壓力很大,自己專業能力差,底子比較薄,從一開始的 GitHub 用戶的數據分析就開始懵逼,就真的學的還很不夠。但是,還是有些收獲的,前端、單元測試方面的,微信小程序的開發,盡管因為這一個課讓我熬了許多夜,甚至后面習慣了在深夜得福大看夜景,習慣在電腦前抓狂,收獲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更能清楚的認識自己,多努力儲備更多知識,在應對實踐課時能有所准備吧。
陳盛發
- 這次的軟工實踐團隊作業總的來說還是挺好的,除了頭上頭發好像長得有點慢外找不出什么問題。在上軟工之前從未有過項目開發的經歷,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迷茫的,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對於所構想的藍圖來說,我一度覺得是奢望;不過在整個團隊的帶領下,我也在漸漸地成長,從設計到實現,從零開始,逐漸把小程序一步步地建立起來,直至完成。在這里我特別感謝我們的團隊,即便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摩擦。最后,感謝軟工,感謝棟哥,第一組,沖沖沖!
歐文燁
-
為期一學期的軟工&軟工實踐課今天算是結束了。雖然之前不知道多少次在心里咒罵是誰創造了軟工實踐這門課,多少次盼望着這門課早點結束,可真的到了結束的時刻,我卻有種“淚目”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我總算是熬出頭了”的那種解脫感,而是一種感動。軟工實踐兩個月,遇到了不少挫折。可無論如何,我們小組十個人總算是肩並肩地走過來了,其實真挺不容易的。
從第一次個人編程,我就感覺到了這門課帶來的壓力。從布置的各種任務來看,似乎默認我們精通前后端,精通各種編程語言,心里不由得咒罵這助教出的都是些什么鬼題目,看到其他很多同學的完成度也不高,我心里就想着下次課堂上老師一定會批評這作業出得不好。讓我沒想到的是,老師居然給了好評,還記得棟哥說,作業不會很正常,如果都會了,這作業就沒有意義了。當時的我聽了很不以為然,現在看來,那是還是沒有領會軟工這門課的真諦,就是Leaning by doing,在做中學,在學中成長。
軟工實踐這門課其實初衷是很好的,將理論課學到的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各種方法付諸到行動,讓我們提前熟悉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軟件開發素養,為將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實踐雖然辛苦但是很有用,我其實是很贊成的。這里要好好吐槽一下我校這及其不科學的排課制度,大量的選修課都集中在大三,大一大二兩年只有區區三四門,而為了修夠學分,我們這學期又必須選好幾門選修課,課表排得滿滿當當。大三又都是專業課,操作系統,數據庫,圖形學,接口,門門都有實踐,門門都有大作業ddl,讓不少同學在接踵而至的ddl之間疲於奔命,最終都沒有好的學習效果。
我們團隊十個人,可以說沒有那種特別強的大佬,但大家否都很努力。團隊的主心骨,組長達渝,是激勵我們前進的重要動力。像上次alpha中期答辯,大家辛辛苦苦努力了一個星期,結果最后投票得了倒數第一。大家都沒有說話,但可以看出所有人都很失落。整整一天,群里沒有一個人說話。第二天開會,我原本還擔心大家會消沉下去,可看到組長似乎沒有受到什么影響,依舊對大家充滿信心,我們頓時從失落中走了出來,滿懷干勁地開始了alpha的后半程沖刺。
高中時一直覺得要寫一篇800字的作文是讓人很痛苦的事,結果沒想到今天一不小心就寫了這么多。這些也都是我經歷了這一個學期的磨煉以來的一些心里話,軟工&軟工實踐也許會是整個學生時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門課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后,表達一下良好的祝願,希望軟工課能造福更多的學弟學妹!
鄭銳威
- 雖然說一開始聽說要做項目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這么多東西兩個月能弄的懂嗎”,但好歹是撐過來,雖然可能就結果而言並沒有那么理想,不過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主要是負責后端連接數據庫,一開始學的時候從網上找到一堆自己也不知道實際有沒有幫助的東西就埋頭苦讀,實際上開始運用的時候就開始暈頭轉向不知道該用啥,結果最后看同樣負責后端數據庫的張智和的代碼,發現“原來這樣就行了啊”模仿着他的代碼一點點的修改,到最后對一些復雜的操作進行設計。這次實踐算是讓我深刻理解了一個項目是如何從零開始運作起來的,也讓我明白目前的學習方法應該有所調整,同時參與的團隊協作也使我了解到一個團隊應該如何工作才能有更高的效率,當然還有從中學到的微薄的編碼知識。非常感謝組長和組員們的努力,特別是同樣負責后端的張智和,我從他那兒學到了很多。
解睿思
-
在這次軟件工程實踐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新知識,第一次和這么多人一起做一個項目,也交到了很多很好的朋友。
因為分到了需求分析小組,所以在整個過程中我的工作一直很雜。從剛開始撰寫“軟件需求分析報告”、“數據庫設計報告”,后面為小程序的劇情需要編寫劇本,到最后設計宣傳海報,雖然編碼的機會比較少,但還是學會了很多細碎的知識。一直努力跟上大家的腳步,跟進着我們的小程序誕生的歷程。和大家一起討論問題,不論是知識上的、軟件設計上的還是劇情設計上的,都很和諧,很開心。
這次軟工實踐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收獲滿滿的,有歡笑,也有努力。
劉梓洋
- 從零開始的編碼,從生到熟的團隊合作還是很考驗人的。在軟工實踐期間,學到了很多編程的知識:json文件的應用,前后端的交互,數據與操作的可視化;還有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需求分析,數據流圖、ER圖以及數據庫的設計。也有很多小曲折,在ddl即將到來卻仍未完成的沮喪失落,一些神奇玄學改不好的bug帶來的急切,還有小組之間意見無法統一帶來的暴躁,但這些都已經過去了,畢竟經歷過的,都會帶給自己更多的經驗,可以更從容的面對以后類似的情況。
小組內都是很可愛的人,編碼過程閑暇之余一起拍拍視頻,閑聊說笑帶來的不僅僅是消遣,更是一種精神鼓勵,知道自己完不成任務會帶給小組不好的影響,可以承擔起這份責任。我也很佩服組長可以在我們面前笑着承擔這份壓力。軟工實踐雖已過去,但是帶給我的所見所聞會督促着我的學習直到很久。
張雷
- 雖然說軟工課的學分嚴重不符合它的工作量,但是相比而言我覺得確實是有學到東西的,也有體會到一點點如果從事這個方面的工作時開會的感覺,並且也是真心能夠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教學生,能得到小黃衫大概也是一種巨大的激勵,雖然咱也差得遠。我覺得唯一需要詬病的是寫博客這方面,可能是作為一種提交作業的方式,但在用過一次之后反而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由學習工程思想轉變為了學習怎么編博客。總之,我覺得還是挺好的,大家在對軟工課口嗨之后,其實應該也會有感謝的吧。
貢獻分
給出的是alpha沖刺過程中的貢獻分
總分:5*10 = 50分
姓名 | 分數 |
---|---|
吳達渝 | 6.5 |
唐霏 | 4.5 |
張智和 | 6 |
鄭民浩 | 5.5 |
陳盛發 | 6 |
歐文燁 | 4 |
鄭銳威 | 3 |
解睿思 | 4.5 |
劉梓洋 | 5.5 |
張雷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