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還是來了。
第一次正賽翻大車,算是個深刻而慘痛的教訓。
說不上緊張,但是我一旦到了正賽考場,總是有一種思維遲緩,腦子一片空白的情況發生。這可能也是我正賽永遠不能超常發揮的原因。像之前幾年那樣都能打出正常的,中規中矩的成績可能已經算幸運了吧。反正今年是沒那么幸運了。
拿到題目還是先看一遍,但是注意力不能集中,連題面都要看好多遍才能理解題意。1個小時左右好歹寫完了T1,但是大樣例就掛了。調了半個小時調不出來,決定先去寫T2。T2看錯一次題,不過問題不大還是很快寫完了,但是沒有考慮到特判。回去調T1,十幾分鍾發現了錯誤,改過來以后大樣例過了,但寫錯了一個小細節,事后發現連第一個小樣例都過不了。但是當時正好就忘了重測小樣例(平時的模擬賽都是要測的)。
時間已經不多了,T3是之前看題就大概知道怎么做的,不過寫起來稍微有點麻煩(后來知道有稍微方便的寫法),花了1h不到弄完了,調了調過了大樣例。好在這次注意到了有乘上0的情況(不然可能T3也要爆零),也發現了樣例里不存在這種情況,自己弄了個樣例測測過了就直接去看T4了。
T4看題的時候沒什么想法,仔細想想發現似乎很簡單(實際上沒那么簡單,但是也不是很難)。就先寫了個nlog,小樣例都過了,但是兩個大樣例都有幾個詢問差了1。不過20分的情況應該是一定能對的。
於是我現在可以選擇回去檢查T1T2T3求穩,或者調T4。比賽還剩1小時不到,我選擇了后者。可能還是賭狗心理吧,反正是CSP不是NOIP,即使求穩了,320的成績也算不上好看,不如嘗試做出T4或者寫一個高分暴力。當然,前面的題掛了的風險是存在的(實際上也發生了),但是當時沒想那么多,而且我以為我只是T4寫掛了,但其實我的做法根本就是錯的(但其實與正解相去不遠)。於是就浪費了最后的機會。結果T4也沒做出來。
縱觀整個比賽,除了最后的決策問題外,我的考場策略似乎並沒有什么問題,尤其是一開始T1掛了的時候沒有決定繼續調而是去做T2,甚至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但是這不能改變這次CSP翻車的結果。
從事后看,我的賭狗決策是大錯特錯。但這是一個選手在大樣例全過的情況下容易做出的決定。說到底還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取決於你認為確保打滿已有的分和追求更高的成績哪個重要。對於CSP這樣一場比賽,我給后者分配了更高的權重。在NOIP上我會更謹慎地決策這一點,尤其是在T1代碼比較復雜,而且剩余時間不足的情況下。
還有一個存在的問題,是我對自己的期望的問題。我3年的NOIP/CSP成績都算不上出彩,所以我渴望一個非常高或者至少能排到前列的成績。於是在欲望的驅使下,做出的決定也就更不理智了。
這次的CSP也算給NOIP提個醒,NOIP事關省選,更容不得錯誤決定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