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3518E開發——4、uboot命令及啟動配置


一、連接開發板與電腦

開發板使用的是cp2104的芯片,電腦安裝cp210X的驅動程序,然后通過設備管理器查看連接的com口。我這里是com3。這里使用SecurCRT,其他軟件類似配置波特率115200

二、進入uboot配置界面

開發板啟動后會有很多打印信息,在出現倒計時后按任意鍵即可進入uboot控制台。如下圖所示。

三、uboot一些常用命令

在uboot控制台終端輸入?或者help可以查看所有的命令及說明,具體的命令可以自行百度查找用法,這里只介紹幾個常用命令。
printenv命令(可以使用pri),打印所有環境命令信息;
setenv命令(可以使用set),添加、修改、刪除環境變量信息;掉電丟失。(修改后是在內存中需要使用saveenv保存到存儲中)
使用方法見下圖
新增環境變量

修改環境變量

刪除環境變量

saveenv(也可以使用save)將修改后的環境變量保存到存儲中,掉電不丟失,不一定為flash也可以為sd卡emmc等。
reset 復位系統。
sf命令 用於flash和內存交互
sf read addr offset len
sf write addr offset len
注意使用之前必須先用sf probe激活初始化flash。然后才能進行讀寫操作。
bootm 從指定的位置啟動內核,注意需要是uImage內核。例如boootm 0x82000000,表示從內存0x82000000的位置啟動內核。
md 讀內存md [內存地址] [長度],具體使用如下圖
mw 寫內存mw [內存地址] [值] [長度],具體使用如下圖

tftp [拷貝到的內存地址] [文件名] 從tftp服務器端拷貝文件到內存中。開發板的地址在環境變量 ipaddr中服務器的地址在環境變量serverip中,可以通過set命令修改環境變量來修改配置。

四、啟動配置

系統啟動的配置主要在環境變量的bootcmd和bootargs中。bootargs,指定了啟動的內存,啟動的控制台。存儲的地址空間分布等。這也是我們之后內核文件以及根文件系統放的位置。之后會細講這塊。先做了解。
bootcmd主要是系統啟動的命令。一般是講內核從存儲中拷貝到內存中,然后使用bootm啟動內核。這樣linux系統就在開發板跑起來了。
bootargs=mem=32M console=ttyAMA0,115200 root=/dev/mtdblock2 rootfstype=jffs2 mtdparts=hi_sfc:1M(boot),3M(kernel),12M(rootfs)
bootcmd=sf probe 0;sf read 0x82000000 0x100000 0x300000;bootm 0x82000000
如上所示,就是默認環境變量中配置bootcmd就是先調用sf命令初始化,然后把flash 0x100000到0x300000的內容拷貝到內存0x82000000中。然后用bootm 從內存0x82000000的位置啟動內核。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