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網紅”Cat1 是什么


摘要:此Cat非彼Cat,它是今年物聯網通信圈新晉網紅“靚仔”。

引言

今年5月,工信部發布了《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和5G網絡遷移。其中4G Cat.1其相較於NB-IoT通信能力更優、相較於Cat.M網絡更成熟、相較於Cat.4成本更優的特性,讓它今年成為了物聯網通信圈的“靚仔”。

物聯網無線通信方案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萬物互聯的社會,物聯網的本質就是利用通信技術把人與物、物與物連接,我們比較熟悉的無線通信技術包括WIFI、藍牙、ZigBee等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2G、3G、4G等移動蜂窩通信技術以及低功耗、廣覆蓋的LPWA技術(如NB-IoT,Lora)等。幾種技術的區別與聯系如下:

4G Cat.X是什么?

小編說的Cat,可不是它哦。

我們常說的Cat.X全稱是LTE UE-Category ,UE是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Category是分類、類別的意思。所以Cat.X這個值主要用來衡量終端支持的傳輸速率的等級,根據3GPP Release定義,UE-Category被分為1-10共15個等級,其中Cat.1-5在R8組,Cat.6-8在R10組,Cat.9-10在R11組,Cat.11-15在R12組。目前我們手機所使用的LTE網絡主要指的是LTE Cat.4。

4G Cat.4的局限

LTE在最初設計時是為了解決一個最主要的需求——它必須足夠快。盡管該技術可以滿足移動寬帶通訊的需求,但是它無法在一些應用產品中得到很好的運用,比如穿戴式設備、工業傳感器、家用電器等。這類設備的特點是尺寸小,電池供電,而且經常會被放在諸如地下室等網絡覆蓋不好或者甚至無信號的地方。於是,3GPP對LTE技術增加了幾個增強型的標准,一些做了簡化,一些是完全新的,用來實現連接IoT設備:

(1)LTE Cat.1這種設備可以速率達到10Mbps;

(2)LTE Cat.M1這種設備速率可以達到1Mbps,並且在降低功耗方面上做了優化;

(3)LTE Cat.M2也被稱為Narrow-Band IoT(NB-IoT),這種設備速率只有幾百Kbps,但是在功耗上做了很大的優化,並且可以擴大室內覆蓋范圍。

4G Cat.1的優勢

相較於Cat.4,Cat.1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例如網絡建設上,現在LTE Cat.1可以無縫接入現有LTE網絡當中,無需針對基站進行軟硬件的升級,網絡覆蓋成本很低。芯片成本上,經過系統優化后,集成度更高,模組的硬件架構更簡單,外圍硬件成本更低。

相較於Cat.M2(NB-IoT),Cat.1具備一定速率、時延和移動性方面的優勢,擁有跟LTE Cat.4相同的毫秒級傳輸時延,以及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動速度。

在某些應用上,可由Cat.4遷移至Cat.1,收益明顯。例如對講機、玩具機器人等采用4G做語音交互的場景,之前用Cat.4完全可以轉用Cat.1。許多在語音功能以及中速率連接的場景,都將有Cat.1的發揮之處。這些場景包括了共享、金融支付、工業控制、車載支付、公網對講、POS機等等。

超高性價比的Cat1模組——ML302

ML302通過事先預集成華為雲IoT Device SDK,設備廠商只需調用3條AT指令即可快速接入華為雲IoT平台,解決設備廠商與主流物聯網平台廠商對接周期長,技術復雜等問題,從而縮短物聯網解決方案開發周期,節約開發成本。

華為雲IoT在企業上雲節中也同步推出了企業物聯網無限流量專場,更有生態合作助力企業智能升級,歡迎各位感興趣的開發者前往了解。

 

點擊關注,第一時間了解華為雲新鮮技術~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