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簡介
樓主是一名2020屆普通本科畢業生,嚴格來說應該算是一個三本院校吧,學校太渣了,這里就不說名字了,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
至於為什么要參加春招呢?應屆畢業生的身份是最后一次可以自由挑選公司的機會,錯過了秋招,只能利用春招。
第一點是來源於在2019年秋招的時候招聘信息來源不夠多,由於學校原因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公司來參加校招,再加上也沒有認識的師兄師姐幫忙內推,所以得到招聘信息的渠道很閉塞。
第二點是在2019年秋招的時候沒有實習經驗,投遞的大部分公司都杳無音訊,連筆試都不給機會。最后只能憑借大學參加的一些競賽經驗去了一家小公司實習。
第三點就是2019秋招收到實習offer的過程很水,面試官也不太懂該問什么就讓我去公司實習了,這讓我就感覺很煩,一方面沒有正兒八經的的面試經驗,可能正式畢業后就很吃虧,另一方面就是沒有完整的體會到一些大公司招聘的一些流程,讓我感覺很遺憾。最后才在今年春招認識到大公司招聘的大四畢業生嚴格來說都不算實習生了。
第四點就是實習的內容,樓主本科階段是計算機科班出身,最后選擇的培養方式是大數據方向,在最后一學年學了一些機器學習的課程。這家小公司的offer是算法實習生,本以為是搞機器學習的,這就與我的專業不謀而合了,沒想到進去竟然是做圖像算法的,由於專業開的課程很前沿,對這些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所以當時也是選擇了去實習。
實習的時候最開始不是很懂這方面,但是慢慢了解了一些過后,讓我越來越對自己所做的東西感到懷疑了,從最開始看到招聘軟件上面某某深度學習工程師薪資多么多么高,到實習幾個月后越發的冷靜了。
我們做的事情是圖像算法,做的事情包括圖像分類、目標檢測、OCR等等。可能門外漢的話覺得這些東西都極其高深,事實上也的確很高深,這也是我放棄的主要理由。但是我想說的是要想做到我們公司這種程度的話真心不需要多么牛逼,人工智能這個行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過后,確實涌現了不少的人才出來,但是這不是小公司就能搞人工智能的理由,頂着算法工程師的名頭,卻只會做github搬運工,只負責調通網絡模型,這個調不通就換下一個模型,我看不到未來跳槽的一個競爭力在哪兒。數學不懂,算法不懂,原理不懂,代碼能力也不強,沒有一個人參加過ACM競賽的,未來靠啥去換工作呢?
再加上看了無數的帖子,當然這里面也有真有假,這些帖子都是在講述一個個算法科班出身的研究生最后卻轉了Java開發的一些故事。這讓我認識到別人研究生甚至是985、211的研究生都不敢輕易從事算法行業,我一個普通本科拿什么和他們競爭。根本競爭不過的好吧。
最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領導不懂技術,還是很可笑的是吧,搞着人工智能行業,連直系領導都不懂技術這讓我們怎么搞,整個辦公室沒有一點技術氛圍,別人搞算法都加班到很晚,甚至下班了過后都拼了命的去讀論文,讀代碼,就我們6點過點准時下班,下班了也沒有一個人會去選擇充電學習。就連我下了班在辦公室自學都被剋了一頓,所以后面打定主意辭職過后就一直處於摸魚的狀態了。
春招開始
由於春招基本2月份才開始,但是由於我早就想離職了,所以在我十二月份左右就開始投簡歷了,由於最開始也不是很懂,投了很多算法工程師的職位,但是連筆試一次都沒有過機會。
這讓我意識到算法這個行業不是我所能夠從事的行業,必須得換行業,所以我選擇換回我大學所學習的大數據行業,所以從2月份開始正式開始投遞大數據工程師校招職位。
由於樓主本身是計算機科班出身,也參加過很多競賽,也獲得過不錯得獎勵,再加上對大數據也是經過系統學習的,再加上互聯網公司本身不是很卡學歷的(算法這個行業除外),所以相對於算法的連一次筆試都沒有,后面換了行業過后,前前后后還是做了十幾次的筆試了的。但是苦於沒有大數據項目經驗,到最后也只拿到了唯一一個offer,求各位大佬不要噴我。
整個春招大概投了四十來家公司,大部分都是屬於內推的,這里就不貼出我到底投了哪些公司了。在這里強烈推薦校招神器牛客網。由於實習公司不注重技術,害得自己還可以的代碼水平直線下降,雖然也刷了不少的題但還是回不到原來的水平了,導致筆試通過的公司很少,下面就簡單講述一下我面試過的一些公司的經驗吧。由於本人身處成都,所以除了大公司基本不考慮成都以外的公司。因為筆試都是在線筆試,所以大部分筆試我都已經記不清了,筆試題基本是考算法編程題,只要AC一兩道題基本都是能夠進面試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