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數信號轉換(AD轉換)
1.模數轉換的基本原理
我們經常接觸的噪聲和圖像信號都是模擬信號,要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必須經過采樣、保持、量化與編碼幾個過程,詳見圖1.1。
圖1.1 模數信號轉換示意圖
以一定的時間間隔提取信號的大小的操作稱為采樣,其值為樣本值,提取信號大小的時間間隔越短越能正確地重現信號。由於縮短時間間隔會導致數據量增加,所以縮短時間間隔要適可而止。注意,取樣頻率大於或等於模擬信號中最高頻率的2
倍,就能夠無失真地恢復原信號(香農采樣定理)。
將采樣所得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了給后續的量化編碼電路提供一個穩定值,采樣電路的輸出還必須保持一段時間,而采樣與保持過程都是同時完成的。雖然通過采樣將在時間軸上連續的信號轉換成了不連續的(離散的)信
號,但采樣后的信號幅度仍然是連續的值(模擬量)。此時可以在振幅方向上以某一定的間隔進行划分,決定個樣本值屬於哪一區間,將記在其區間的值分配給其樣本值。圖5.4 將區間分割為0~0.5、0.5~1.5、1.5~2.5,再用0、1、2……代表各區間,對小數點后面的值
按照四舍五入處理,比如,201.6 屬於201.5~202.5,則賦值202;123.4 屬於122.5~123.5,則賦值123,這樣的操作稱為量化。
量化前的信號幅度與量化后的信號幅度出現了不同,這一差值在重現信號時將會以噪聲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將此差值稱為量化噪聲。為了降低這種噪聲,只要將量化時階梯間的間隔減小就可以了。但減小量化間隔會引起階梯數目的增加,導致數據量增
大。所以量化的階梯數也必須適當,可以根據所需的信噪比(S/N)確定。
將量化后的信號轉換為二進制數,即用0 和1 的碼組合來表示的處理過程稱為編碼,“1”表示有脈沖,“0”表示無脈沖。當量化級數取為64 級時,表示這些數值的二進制的位數必須是6 位;當量化級數取為256 級時,則必須用8 位二進制數表示。
2.基准電壓
基准電壓就是模數轉換器可以轉換的最大電壓,以8 位A/D 模數轉換器為例,這種轉換器可以將0V 到其基准電壓范圍內的輸入電壓轉換為對應的數值表示。其輸入電壓范圍分別對應256個數值(步長),其計算方法為:參考電壓/256=5/256=19.5mV。
看起來這里給出的10 位A/D 的步長電壓值,但上述公式還定義了該模數轉化器的轉換精度,無論如何所有A/D 的轉換精度都低於其基准電壓的精度,而提高輸出精度的唯一方法只有增加定標校准電路。
現在很多MCU 都內置A/D,即可以使用電源電壓作為其基准電壓,也可以使用外部基准電壓。如果將電源電壓作為基准電壓使用的話,假設該電壓為5V,則對3V 輸入電壓的測量結果為:(輸入電壓/基准電壓)×255=(3/5)×255=99H。顯然,如果電源電
壓升高1%,則輸出值為(3/5.05)×255=97H。實際上典型電源電壓的誤差一般在2~3%,其變化對A/D 的輸出影響是很大的。
3.轉換精度
A/D 的輸出精度是由基准輸入和輸出字長共同決定的,輸出精度定義了A/D 可以進行轉換的最小電壓變化。轉換精度就是A/D 最小步長值,該值可以通過計算基准電壓和最大轉換值的比例得到。對於上面給出的使用5V 基准電壓的8位A/D來說,其分辨率為
19.5mV,也就是說,所有低於19.5mV 的輸入電壓的輸出值都為0,在19.5mV~39mV 之間的輸入電壓的輸出值為1,而在39mV~58.6mV 之間的輸入電壓的輸出值為3,以此類推。提高分辨率的一種方法是降低基准電壓,如果將基准電壓從5V 降到2.5V,則分辨率上升
到2.5/256=9.7mV,但最高測量電壓降到了2.5V。不降低基准電壓又能提高分辨率的唯一方法是增加A/D 的數字位數,對於使用5V 基准電壓的12 位A/D 來說,其輸出范圍可達4096,其分辨率為1.22mV。在實際的應用場合是有噪音的,顯然該12位A/D 會將系統
中1.22mV的噪音作為其輸入電壓進行轉換。如果輸入信號帶有10mV 的噪音電壓,則只能通過對噪音樣本進行多次采樣並對采樣結果進行平均處理,否則該轉換器無法對10mV 的真實輸入電壓進行響應。
4.累積精度
如果在放大器前端使用誤差5%的電阻,則該誤差將會導致12 位A/D 無法正常工作。也就是說,A/D 的測量精度一定小於其轉換誤差、基准電壓誤差與所有模擬放大器誤差的累計之和。雖然轉換精度會受到器件誤差的制約,但通過對每個系統單獨進行定標,也能
夠得到較為滿意的輸出精度。如果使用精確的定標電壓作為標准輸入,且借助存儲在MCU 程序中的定標電壓常數對所有輸入進行糾正,則可以有效地提高轉換精度,但無論如何無法對溫漂或器件老化而帶來的影響進行校正。
5.基准源選型
引起電壓基准輸出電壓背離標稱值的主要因素是:初始精度、溫度系數與噪聲,以及長期漂移等,因此在選擇一個電壓基准時,需根據系統要求的分辨率精度、供電電壓、工作溫度范圍等情況綜合考慮,不能簡單地以單個參數為選擇條件。
比如,要求12 位A/D 分辨到1LSB,即相當於1/2^12=244ppm。如果工作溫度范圍在10℃,那么一個初始精度為0.01%(相當於100ppm),溫度系數為10ppm/℃(溫度范圍內偏移100ppm)的基准已能滿足系統的精度要求,因為基准引起的總誤差為200ppm,
但如果工作溫度范圍擴大到15℃以上,該基准就不適用了。【有點意思】
轉自:http://www.elecfans.com/d/58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