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輸出函數print()總結(python print())


Python 思想:

“一切都是對象!”

 python版本:python3.5.1 ; IDE:pycharm2017.2

一、print()函數概述

print() 方法用於打印輸出,是python中最常見的一個函數。

該函數的語法如下:

print(*objects, sep=' ', end='\n', file=sys.stdout)

參數的具體含義如下:

objects --表示輸出的對象。輸出多個對象時,需要用 , (逗號)分隔。

sep -- 用來間隔多個對象,表示各個輸出字符串之間的間隔字符,可自定義,默認是空格。

end -- 用來設定以什么結尾。默認值是換行符 \n,我們可以換成其他字符。

file -- 要寫入的文件對象。

 

print(1) #數值類型可以直接輸出

'''
運行結果如下
1
'''

print("Hello World") #字符串類型可以直接輸出

'''
運行結果如下:
Hello World
'''

a=1
b="Hello World"
print(a, b) #可以一次輸出多個對象,對象之間用逗號分隔
'''
運行結果如下:
1 Hello World
'''

#如果直接輸出字符串,而不是用對象表示的話,可以不使用逗號
print("Duan""Yixuan")
print("Duan","Yixuan")

'''
運行結果如下:
DuanYixuan
Duan Yixuan
可知,不添加逗號分隔符,字符串之間沒有間隔
'''

print("www", "snh48", "com", sep=".") # 設置間隔符
'''
運行結果如下:
www.snh48.com
'''

可以定義一個輸出中的換行行為

a, b = [], []

for _ in (range(3)):
  a.append(random.randint(20, 30))
  b.append(random.randint(20, 30))
print(a, b, sep='\n')

'''
運行結果如下:

[30, 30, 29]
[22, 28, 25]

'''

二、變量的輸出

無論什么類型的數據,包括但不局限於:數值型,布爾型,列表變量,字典變量...都可以直接輸出。


#例如:

num = 19
print(num) #19 輸出數值型變量

str = 'Duan Yixuan'
print(str) #Duan Yixuan 輸出字符串變量

list = [1,2,'a']
print(list) #[1, 2, 'a'] 輸出列表變量

tuple = (1,2,'a')
print(tuple) #(1, 2, 'a') 輸出元組變量

dict = {'a':1, 'b':2}
print(dict) # {'a': 1, 'b': 2} 輸出字典變量

三、數據的格式化輸出

在C語言中,我們可以使用printf("%-.4f",a)之類的形式,實現數據的的格式化輸出。

在python中,我們同樣可以實現數據的格式化輸出。我們可以先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s='Duan Yixuan'
x=len(s)
print('Teh length of %s is %d' %(s,x))

'''
'Teh length of %s is %d' 這部分叫做:格式控制符
(s,x) 這部分叫做:轉換說明符
% 字符,表示標記轉換說明符的開始
輸出如下:
Teh length of Duan Yixuan is 11
'''

和C語言的區別在於,Python中格式控制符和轉換說明符用%分隔,C語言中用逗號。

接下來我們仔細探討一下格式化輸出

 

3.1 %字符

(1).%字符:標記轉換說明符的開始。

%字符的用法可參考上例,不再贅述。

3.2 最小字段寬度和精度

最小字段寬度:轉換后的字符串至少應該具有該值指定的寬度。如果是*(星號),則寬度會從值元組中讀出。

點(.)后跟精度值:如果需要輸出實數,精度值表示出現在小數點后的位數。如果需要輸出字符串,那么該數字就表示最大字段寬度。如果是*,那么精度將從元組中讀出。

可參考C語言的實現方式。

注:字段寬度中,小數點也占一位。

PI = 3.141592653
print('%10.3f'%PI) #字段寬10,精度3
# 3.142

#精度為3,所以只顯示142,指定寬度為10,所以在左邊需要補充5個空格,以達到10位的寬度

 

PI=3.1415926
print("PI=%.*f"%(3,PI))
#用*從后面的元組中讀取字段寬度或精度,可以讀取出來精度是3位
#PI=3.142

#沒有指定寬度,所以不需要縮進

print("PI=%*.3f"%(10,PI)) #精度為3,總長為10.
# PI= 3.142

#* 所處的位置不同,讀取的內容也不同

 

3.3 轉換標志

轉換標志:-表示左對齊;+表示在數值前要加上正負號;" "(空白字符)表示正數之前保留空格();0表示轉換值若位數不夠則用0填充。

具體的我們可以看一下例子:

PI=3.1415926
print('%-10.3f' %PI) #左對齊,還是10個字符,但空格顯示在右邊。
#3.142

PI=3.1415926
print('%+f' % PI) #顯示正負號 #+3.141593
# 類型f的默認精度為6位小數。

PI=3.1415926
print('%010.3f'%PI) #字段寬度為10,精度為3,不足處用0填充空白
#000003.142 0表示轉換值若位數不夠則用0填充

3.4 格式字符歸納

格式字符    說明                                 格式字符     說明

%s  字符串采用str()的顯示                 %x 十六進制整數

%r  字符串(repr())的顯示                    %e 指數(基底寫e)

%c  單個字符                                      %E   指數(基底寫E)

%b 二進制整數                                   %f,%F      浮點數

%d 十進制整數                                   %g   指數(e)或浮點數(根據顯示長度)

%i  十進制整數                                    %G  指數(E)或浮點數(根據顯示長度)

%o 八進制整數                                     %%  字符%

四、換行與防止換行

在python中,輸出函數總是默認換行,比如說:

for x in range(0,5):
  print(x)

'''
0
1
2
3
4
'''

而顯然,這種輸出太占“空間”,我們可以進行如下改造:

參考文本第一部分對end參數的描述:end -- 用來設定以什么結尾。默認值是換行符 \n,我們可以換成其他字符。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
#0 1 2 3 4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0,1,2,3,4,

 

但如果,我們同時運行上面兩段代碼,結果會如下所示,可知:我們需要在兩次輸出間,實現換行。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0 1 2 3 4 0,1,2,3,4,

我們比較以下幾種方式

方式一: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

print('\n')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
0 1 2 3 4
0,1,2,3,4,
'''

方式二: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

print() #本身自帶換行,完美輸出

for x in range(0, 5):
  print(x, end=',')

'''
0 1 2 3 4
0,1,2,3,4,
'''

五、高級用法

《PythonLinux系統管理和自動化運維》第48頁,代碼如下:

...
meta = [fileinput.filename(), fileinput.fileno(), fileinput.filelineno(),
fileinput.isfirstline(), fileinput.isstdin()]
print(*meta, end="")
...

 

  因為之前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種用法,所以就自己寫了個腳本測試一下,經過幾次測試之后,終於弄懂了這個的用法。

  首先,print() 是輸出數據的,這點我們一定要牢記,所以不論我們的這個 meta 里面有什么,那么最后出來的一定需要是字符串或者其他類型的數據,我們才能得到最后的輸出。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對這句代碼

print(*meta)

有三種假設的情況。

第一種:把列表內容當作命令去執行,然后在命令中完成我們的輸出。

第二種:如果列表內容是命令,執行列表內容,否則輸出內容。

第三種:依次執行列表中是命令的選項,然后拿到返回值作為內容代替命令,最后統一輸出所有的內容。

 

很明顯,第一種第二種顯然不可能,因為如果我們單獨執行fileinput.filename()等,肯定會返回一個字符串,那么就和我們的假設相悖,所以我們要向第三種可能靠近。

所以編寫了個腳本去測試猜想:

def hello():
  print("你好啊")
def other():
  print("this is inner of other")
  return "other"
meta = [print("hello world"), hello(), "測試文本", other()]
print(*meta, end="")
print()

執行的結果是下面這個:

 

 

 可以證明,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結果顯示,先輸出了 hello world 你好啊 dis is ineer of other ,說明是先執行了這三個命令,然后拿到返回值,輸出,並且由於print函數和hello函數沒有返回值,所以是None,空,也證明我們的猜想的正確性。

 

 

資料來源:

https://blog.csdn.net/sinat_28576553/article/details/81154912

https://blog.csdn.net/qq_38431572/article/details/88139591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