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Thread nano版本:小資源場景的MCU用於簡單控制
- RT-Thread宏內核版本:中等規模的IoT節點
- RT-Thread Smart(混合微內核版本):功能豐富的智能設備,主要面向帶MMU的中高端處理器
關於宏內核與微內核:
宏內核:用戶應用程序是通過系統調用,陷入到內核中,然后再讀取、訪問文件。如安卓。
微內核:用戶應用程序通過發送IPC消息給到運行在用戶態的文件系統服務來訪問文件。如Google的Fuchsia;Intel在CPU的管理引擎中使用Minix微內核操作系統;華為的鴻蒙分布式微內核。
微內核有點:操作系統啟動快;應用崩潰時不再影響到內核、系統其他無關功能;差分升級而不是APP升級需要升級整個軟件。
RT-Thread nano版:
Nano 不含 Scons 構建系統,不需要 Kconfig 以及 Env 配置工具,也去除了完整版特有的 device 框架和組件,僅是一個純凈的內核。
發環境時,可以選擇移植或使用 Nano 的方法:
- 在 RT-Thread Studio 上使用 RT-Thread Nano
- 基於 KEIL MDK 移植 RT-Thread Nano
- 基於 CubeMX 移植 RT-Thread Nano
- 基於 IAR 移植 RT-Thread Nano
- 移植 RT-Thread Nano 到 RISC-V
4、使用簡單
RT-Thread Nano 在使用上也非常簡單,帶給開發者友好的開發體驗。
- 易裁剪:Nano 的配置文件為 rtconfig.h,該文件中列出了內核中的所有宏定義,有些默認沒有打開,如需使用,打開即可。具體的配置可見 Nano 版塊的 RT-Thread Nano 配置 教程。
- 易添加 FinSH 組件:FinSH 組件 可以很方便的在 Nano 上進行移植,而不再依賴 device 框架,只需要對接兩個必要的函數即可完成 FinSH 移植。
- 自選驅動庫:可以使用廠商提供的固件驅動庫,如 ST 的 STD 庫、HAL 庫、LL 庫等,可以自行選擇。
- 完善的文檔:包含 內核基礎、線程管理 (例程)、時鍾管理 (例程)、線程間同步 (例程)、線程間通信 (例程)、內存管理 (例程)、中斷管理 ,以及 Nano 版塊的移植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