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器件學習總結1


  最近看了一遍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器件物理,准備總結一下。

 

  涉及的內容和概念非常多,需要寫好多篇,並配合圖片和思維導圖。同時復習以前做過的習題、ppt、整理出的考研題等等。

  但其實想要系統的理解其原理,還需要一些量子、電磁場、熱力學、固體物理的知識,才能完整的掌握。當然這些課我學的也不好,准備復習一下。所以這里超綱或者不解的部分,我會做出記號,等明白之后再來解答。

  1. 半導體物理基礎和能帶理論
  2. 載流子統計分布
  3. PN結原理
  4. 金半接觸和MIS結構
  1. PN結原理
  2. 雙極型晶體管
  3. MOS原理

 

   以上即為整理的目錄,本次先從第一章,半導體物理基礎和能帶理論開始。

 

一、半導體物理基礎和能帶理論

 

1、能帶論:用單電子近似法研究晶體中電子狀態的理論稱為能帶論

單電子近似法只知道密度泛函理論,雖然具體的推導也不太會,但大概意思了解一點。這部分可能還要看看固體物理課本。

 

2、金剛石型結構:sp3雜化軌道

這部分確實不太懂,好像是量子力學里面的內容,還要再復習一下

 

3、分子結構:

四族主要是金剛石型結構

三五族主要是閃鋅礦型結構

晶向、晶面之類的概念就不看了,具體研究遇到再說。

 

4、原子的能級和晶體的能帶

能級分立的原子形成晶體后,各個原子的電子殼層會有一定的交疊,外層交疊多,內層少,所以會產生電子共有化運動,越外層越顯著。同時能級分裂形成能帶。

形成晶體的原子數N很大時,會形成明顯的能帶,叫做允帶,允帶之間是禁帶。

但能帶不一定與能級一一對應,例如硅、鍺,它們都有四個價電子,兩個s電子、兩個p電子,組成晶體后,由於軌道雜化,形成上下兩個能帶,分別可以容納4N個電子,於是形成滿的價帶和空的導帶。

這部分還是不是很明白,可能還需要復習量子和近代物理才行。

 

5、布里淵區與能帶

單電子近似的概念:晶體中的某一個電子是在周期性排列且固定不動的原子核的勢場,以及大量電子的平均勢場中運動,這個勢場也是周期性變化的,周期與晶格周期相同。

對於自由電子,沒有外加勢場。我們有p=mv,E=p²/2m,德布羅意指出,可以用平面波表示,並利用波矢和頻率表示能量和動量。

對於波矢為k的運動狀態,能量E,動量P,速度v可以唯一確定,因此波矢k可以用來表示電子的運動狀態。自由電子的波矢k是連續譜。

 

但在晶體中,我們有一個外加勢場,且滿足周期性條件。結合布洛赫定理,可以得到解的形式,即晶體中的電子是以一個被調幅的平面波的形式在晶體中傳播。反映了了電子在整個晶體中的運動規律。

 

得到的E-k關系是周期性的,不同的曲線代表不同能級的電子。但這里個人還是不太理解,周期性是空間上的周期性,而k是波長的倒數,k空間的直觀意義還不是很明白,等看看固體物理試試。

以及倒格子、第一布里淵區之類的概念,同樣不太理解。。。

 

6、絕緣體、導體和半導體

區別在於導帶有無電子,以及禁帶寬度的大小。半導體的電子和空穴都參與導電,金屬只有電子導電,這是最大的區別。

比較容易理解。

 

7、有效質量

因為半導體中起作用的常常是接近導帶底和價帶頂的電子,因此只需要知道此處的E-k關系即可。反過來,只要知道有效質量,帶頂的E-k關系也就確定了。

有效質量的意義:有效質量包含了內部勢場的作用,把加速度和外力直接聯系起來。且有效質量可以直接由實驗測定,因此可以很方便的研究電子的運動規律。

 

在導帶底,電子有效質量的正值,價帶頂是負值。

准動量的概念:hk為自由電子的動量,但在半導體中,hk不代表電子的動量,而代表准動量。至於具體的意義,我也不太明白。

 

8、空穴導電

滿帶電子不導電這部分我也不太明白,滿帶是指占據能級,而不是占據空間中的空位,電子為什么不能流動?

書上的空穴導電原理我也不太明白:為什么外力會使k值發生變化,而不是位置發生變化?電路不應該是電子的位置發生變化嗎?

這部分可能要細看固體物理,充分理解k空間的意義后才能搞清楚。

 

9、回旋共振

原理同樣涉及到k空間和等能面,還是無法完全理解。

 

10、雜質和缺陷能級

施主雜質和受主雜質的概念

施主能級和受主能級的概念,可以在能帶圖中用短線表示。

 

11、半導體的其他知識

Ge Si是第一代半導體

GaAs是第二代

SiC、GaN 寬禁帶半導體,是第三代

 

半導體的導電性與溫度相關性很強、與摻雜濃度相關性很強,與光照關系也很大。

 

晶體分為單晶和多晶 以及相對的非晶體

 

 

12、原子的電離能和電負性;

電離能:使原子失去一個價電子所需的能量,即奪取其電子的能量

親和能:一個中性原子的最外層得到一個電子,形成一個負離子,所放出的能量

 

負電性:原子的負電性的定義綜合了電離能和親和能,定義為 負電性=0.18(電離能+親和能),加系數為的是使Li的負電性為1,用來參考。

負電性越大,代表電離能和親和能越大,

     電離能越大,表示電子越難擺脫原子的束縛

     親和能越大,代表原子具有較大能量來獲得電子

 

負電性表示了兩個原子鍵合時,最外層電子得失的難易程度,即原子束縛電子的能力。負電性大的難損失易獲得,負電性小的易損失難獲得。

電子一般會向負電性大的原子轉移,在元素周期表上,同一周期越向右,電負性越大;同一族,越往下電負性越小。

負電性也可以成為非金屬性,因為金屬易失電子。

 

負電性差別大的元素化合物晶體  或者  負電性強的元素晶體,一般是絕緣體

負電性差別小的化合物晶體  或者  負電性弱的元素晶體,一般是導體或半導體

 

13、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

概念略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