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絡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對於去中心化,很多人都有誤解,甚至進入一個困局——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舉例說明
-
中心化:SOA ESB中心化服務架構;去中心化:Dubbo、Spring Cloud去中心化架構。
-
中心化:上課;去中心化:學術交流
-
中心化:看電影;去中心化:玩手機
其他看法
通俗地講,中心化就是一個或幾個認證的嘉賓在講話,所有其他人還能參與聽,類似於上課的模式。而去中心化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講話,都可以選擇聽還是選擇講,就像自由討論模式。以前的門戶網站是中心化,今天的博客,社交媒體都是去中心化。
當然在今天沒有完全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就像大家普遍認為淘寶京東是中心化平台,但它們的用戶也可以通過社交渠道去分享發掘流量,淘寶有自己的“社區”,京東也有自己的“發現”,這些都是去中心化的形態。
參考文檔
【1】都說“去中心化”,那該如何理解呢?
【2】你了解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嗎?
【3】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