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網絡工程專業畢業的,可是當年網絡學的一般般。目前也致力於Linux和開發方面的方向。可是每一次去面試,別人看了我的簡歷就要問我幾個網絡工程的問題。
在一些中小公司也待了近10年,每每用的最多的就是靜態路由了,靜態路由雖然比較死板,但是效率還是挺高的。而且大部分設備都支持。哪怕是在Windows系統里做個route add -p 192.168.10.0 mask 255.255.255.0 192.168.20.254 .就這一條windows里的命令,也非常實用啊。如果要查看路由表,就是route print.
但是很多大公司里用的都是rip ospf bgp .所以我也想把這些協議都寫下來,防止下次面試的時候又忘記了。
下面是我的拓撲圖。
首先說說一下什么是rip協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是一種動態路由選擇協議,用於自治系統(AS)內的路由信息的傳遞。RIP協議基於距離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數”(即metric)來衡量到達目標地址的路由距離。這種協議的路由器只關心自己周圍的世界,只與自己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范圍限制在15跳(15度)之內,再遠,它就不關心了。RIP應用於OSI網絡七層模型的應用層。各廠家定義的管理距離(AD,即優先級)如下:華為定義的優先級是100,思科定義的優先級是120。
我理解的沒那么深,我們就只關注他是一種動態協議吧,最大15跳。
首先按照上面的拓撲圖。把PC -- 交換機 -- 路由器 之間這個最基本的網絡調通。 各類命令一次性操作,設置VLAN 啊 ,設置trunk 啊,設置IP 啊 ,等等吧。 至於設備的開機密碼,明文密文的,還有什么Telnet的,我就不說了。
這個是最基本的,通了之后就直接開始做rip協議了,rip協議是最簡單的了。只是大家還是要多關注一下他的原理。
R3 配置:
進入配置模式后。
route rip
network 172.16.10.0
network 172.16.20.0
這最后的路由表。
--------------------------------------------------------------------------------------------------------------------------
R2 配置:
進入配置模式后。
route rip
network 172.16.10.0
network 192.168.20.0
這最后的路由表。
--------------------------------------------------------------------------------------------------------------------------
R1 配置:
進入配置模式后。
route rip
network 172.16.20.0
network 192.168.10.0
這最后的路由表。
--------------------------------------------------------------------------------------------------------------------------
最后測試PC1 到PC3 看看網絡通不通。
測試結果,沒有問題。
這里只是rip動態路由。 看看能不能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