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rray:陣列
磁盤陣列模式是把幾個磁盤的存儲空間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單一連續的存儲空間。
2、Array Spanning:陣列跨越
陣列跨越是把2個,3個或4個磁盤陣列中的存儲空間進行再次整合,形成一個具有單一連續存儲空間的邏輯驅動器的過程。就是說,跨越陣列是對已經形成了的幾個陣列進行再一次的組合,RAID 1,RAID 3和RAID 5跨越陣列后分別形成了RAID 10,RAID 30和RAID 50。
3、Cache Policy:高速緩存策略
RAID控制器具有兩種高速緩存策略,分別為Cached I/O(緩存I/O)和Direct I/O(直接I/O)。緩存I/O總是采用讀取和寫入策略,讀取的時候常常是隨意的進行緩存。直接I/O在讀取新的數據時總是采用直接從磁盤讀出的方法,如果一個數據單元被反復地讀取,那么將選擇一種適中的讀取策略,並且讀取的數據將被緩存起來。只有當讀取的數據重復地被訪問時,數據才會進入緩存,而在完全隨機讀取狀態下,是不會有數據進入緩存的。
4、Online Capacity Expansion:在線擴容
在線擴容是指,可增加新的磁盤或當初未作RAID的剩余磁盤空間到原來一個已經做好的RAID陣列中,而不損壞原陣列中的任何數據內容
5、Raid Level Migration(RLM):在線Raid級別遷移在線Raid級別變更。
6、Channel:通道
在兩個磁盤控制器之間傳送數據和控制信息的電通路。
7、Hot Spare:熱備
當一個正在使用的磁盤發生故障后,一個空閑並待機的磁盤將馬上代替此故障盤,此方法就是熱備用。熱備用磁盤上不存儲任何的用戶數據,最多可以有8個磁盤作為熱備用磁盤。一個熱備用磁盤可以專屬於一個單一的冗余陣列或者多個冗余陣列,它也可以是整個陣列熱備用磁盤池中的一部分。而在某個特定的陣列中,只能有一個熱備用磁盤。當磁盤發生故障時,控制器的固件能自動的用熱備用磁盤代替故障磁盤,並通過算法把原來儲存在故障磁盤上的數據重建到熱備用磁盤上。數據只能從帶有冗余的邏輯驅動器上進行重建(除了RAID 0以外),並且熱備用磁盤必須有足夠多的容量。系統管理員可以更換發生故障的磁盤,並把更換后的磁盤指定為新的熱備用磁盤。
8、Initialization:初始化
在邏輯驅動器的數據區上寫零的操作過程,並且生成相應的奇偶位,使邏輯驅動器處於就緒狀態。初始化將刪除以前的數據並產生奇偶校驗,所以邏輯驅動器在此過程中將一並進行一致性檢測。沒有經過初始化的陣列是不能使用的,因為還沒有生成奇偶區,陣列會產生一致性檢測錯誤。
9、IOP(I/O Processor):輸入輸出處理器
輸入輸出處理器是RAID控制器的指令中心,實現包括命令處理,RAID的處理,磁盤驅動器重建,高速緩存的管理和錯誤恢復等功能。
10、Logical Drive:邏輯驅動器
陣列中的虛擬驅動器,它可以占用一個以上的物理磁盤。邏輯驅動器把陣列或跨越陣列中的磁盤分割成了連續的存儲空間,而這些存儲空間分布在陣列中的所有磁盤上。NetRAID控制器能設置最多8個不同容量大小的邏輯驅動器,而每個陣列中至少要設置一個邏輯驅動器。輸入輸出操作只能在邏輯驅動器處於在線的狀態下才運行。
11、Logical Volume:邏輯卷
由邏輯磁盤形成的虛擬盤,也可稱為磁盤分區。
12、Read Policy:讀取策略
RAID控制器提供了三種讀取策略,分別為Read-Ahead(預讀),Normal(標准)和Adaptive(自適應)。
預讀是在運行中,控制器不斷的提前讀取未被請求的數據,把它存儲在內存中,並期望這些數據能被使用。預讀可以更快的提供連續數據,當訪問的是隨機數據時效果就不佳了。
標准策略不使用預讀的方法,當讀取的數據大部分為隨機數據時,這個策略是最有效的。
自適應策略是當訪問的最后兩個磁盤上的數據存儲在連續扇區上時,將采用預讀的方法。
13、Rebuild Rate:重建率
重建操作過程的速度。每個控制器都分配了重建率,它反映的是在重建操作中IOP資源使用的百分比。
14、Reconstruct:重構
在改變RAID級別后,對邏輯驅動器上的數據重新整理的過程。
15、Stripe Size:條帶容量
在每個磁盤上連續寫入數據的總量,也稱作“條帶深度”。你可以指定每個邏輯驅動器的條帶容量。為了獲得更高的性能,要選擇條帶的容量等於或小於操作系統的簇的大小。大容量的條帶會產生更高的讀取性能,尤其在讀取連續數據的時候。而讀取隨機數據的時候,最好設定條帶的容量小一點。如果指定128KB的條帶將需要8MB內存。
16、Striping:條帶化
條帶化是把連續的數據分割成相同大小的數據塊,把每段數據分別寫入到陣列中不同磁盤上的方法。此技術非常有用,它比單個磁盤所能提供的讀寫速度要快的多,當數據從第一個磁盤上傳輸完后,第二個磁盤就能確定下一段數據。數據條帶化正在一些現代數據庫和某些RAID硬件設備中得到廣泛應用。
17、Virtual Sizing:虛擬磁盤容量
當此設置生效后,對一個邏輯驅動器來說,控制器將報告邏輯驅動器的容量比實際的物理容量要大的多。“虛擬”空間可以允許在線擴容。
18、Write policy:寫入策略
當處理器向磁盤上寫入數據的時候,數據先被寫入高速緩存中,並認為處理器有可能馬上再次讀取它。NetRAID有兩種如下的寫入策略:
Write Back:回寫
在回寫狀態下,數據只有在要被從高速緩存中清除時才寫到磁盤上。隨着主存讀取的數據增加,回寫需要開始從高速緩存中向磁盤上寫數據,並把更新的數據寫入高速緩存中。由於一個數據可能會被寫入高速緩存中許多次,而沒有進行磁盤存取,所以回寫的效率非常高。
Write Through:完全寫入
在完全寫入狀態下,數據在輸入到高速緩存時,它同時也被寫到磁盤上。因為數據已經復制到磁盤上,所以在高速緩存中可以直接更改要替換的數據,因此完全寫入要比回寫簡單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