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中台與業務中台到底講了什么?


最近有童鞋在我之前發布的《聊聊中台》一文中提問:技術中台是什么?和業務中台又有什么區別?考慮到在工作中,也有部分同事問過這個問題,我這里總結一下形成此文進行答復。

1、復習:什么是中台

這里引用王健老師在專欄《說透中台》中給中台下的定義:“企業級能力復用平台”。

所謂企業級,主要是指中台處理的問題范圍在企業級別,即包含多條業務線或服務多個前台產品(團隊),且建設中台一定要跳出單條業務線、站在企業整體視角來審視業務全景。

所謂能力,主要是指中台主要承載的對象,每家企業的核心能力都不同,要找到差異化競爭力。

所謂復用,即中台的核心價值,它的可復用及易復用的特性能夠實現更多地對前台業務的支撐。

所謂平台,即中台的主要形式,它通過對於更細粒度能力的識別與平台化沉淀,實現企業能力的柔性復用。

在之前我的《聊聊中台》一文中,重點強調和介紹了業務中台,這是大部分談論中台的人談到的中台類型,因為不論什么中台,最終都是為業務服務,賦能前台,提高企業的用戶響應力的。

中台的興起,主要源於BATJ等大廠的推動,他們在2015年興起的中台戰略開始推動了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和變革,建立了所謂的“共享服務中心體系”來應對新業務擴展帶來的成本,從而實現基礎能力的復用,不再進行重復建設和投資。這種以確定性面對不確定性的做法,一經大廠宣傳,各家傳統行業的企業就紛紛上船,貌似各家都有建設中台的需求。我對這種跟潮流的做法,表示中立態度,擁抱不一定就正確,但是漠視可能會落伍。冷眼旁觀,熱心研究,未嘗不可。

 一個常見的電商業務中台示例圖

2、技術中台又講了什么

雖然我比較認可網易雲的觀點“所有的中台都是業務中台”,而其他的中台其實都是一種廣義上的業務中台,被稱之為中台,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業務屬性,最終都要為業務服務。但還有眾多的其他中台被搬上了舞台,其中作為開發人員的視角,最關心的可能就是技術中台了。那么,什么是技術中台?這里我們通過下面這張圖,來看看阿里是如何定義技術中台的。

 阿里中台體系示意圖

通過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到阿里的技術中台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IaaS層:基礎設施層,主要指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設施資源,他們通常由服務器、機房及數據中心組成,主要由Ops運維人員進行管理。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說,這部分幾乎都是交給了雲服務商,比如我司使用的阿里雲ECS虛擬機等。
(2)PaaS層:平台服務層,主要指中間件技術、大數據和研發平台等,例如Job任務中心組件、統一日志組件、事件總線組件等等。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說,這部分可以選擇自建,即通過一系列的開源項目組件如EFK、CAP、Hangfire、Hadoop等來搭建供所有的微服務共用,也可以選擇直接使用雲服務商提供的PaaS級服務來微服務提供基礎能力從而可以讓我們專注於業務邏輯,比如阿里雲的日志服務、MaxCompute大數據服務等。

這就是阿里的技術中台,它強調基礎設施和中間件的抽象整合,為業務中台服務(一般以微服務形式展現)提供通用基礎能力的支撐,讓業務中台服務能夠專注於自己的業務領域邏輯開發,減少對於通用基礎能力的耗時。類似的,還可以看看eBay和拍拍貸的中台架構示意圖,技術中台都扮演着同樣的角色。(均來自於波波老師的《Spring Boot與K8s雲原生應用開發》課程PPT)

eBay中台體系示意圖

拍拍貸中台體系示意圖

3、我司的業務中台與技術中台

分享一個我司目前的總體技術體系圖,這是我在2018年底的時候畫的:

我司的總體技術體系示意圖

其中,基礎服務層就可以理解為是我司的業務中台,他們是用ASP.NET Core開發的微服務來提供基礎的業務能力服務,比如用戶中心、商品中心、訂單中心等等。而支撐組件層就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技術中台,他們使用各種開源組件搭建的通用中間件集合,為上層所有的微服務API提供通用能力,從而不用過分關注類似日志、Job、監控等通用能力的開發。
最后,你可能會問,為什么要在基礎服務層(即業務中台)和API網關之間還要加一層應用服務層(我一般稱之為BFF)?這個問題,就留在下一期騷年快答給你回復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