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本篇博主將介紹關於ArcMap建庫、數據采集、拓撲檢查、圖表、制作符號等的基本操作。
2問題闡述
(1)檢查現有block(線要素)圖層,保證所有要素閉合,並將其轉換為parcel(面要素);
(2)請根據最新的宗地信息“parcelnew.tif”進行地塊數據采集,存儲為矢量面要素parcelnew,並在屬性表中建立字段記錄地塊的類型;
(3)試分析parcel圖層和parcelnew圖層,提取被更新的宗地數據,命名為update_;
(4)計算update_中各類型地塊被更新的面積,並按照類型制作柱狀圖;
(5)編輯現有building(面要素)數據,要求各要素均位於新的parcelnew(面要素)內部,將超出部分另存為新圖層error;
(6)參考已有圖層數據,對道路圖片文件route.jpg進行配准;參考example.jpg中道路類型圖例以及“道路等級表.xls”文件,對道路進行數字化采集,存儲為road圖層,並在屬性表中記錄道路的名稱、類型和等級;
(7)根據tree.csv文件中記錄的坐標點數據,創建樹木點要素類tree,坐標系與block相同;
(8)檢查tree要素是否位於類型為open grass的綠化用地范圍內,超出部分刪除,將符合要求的樹木圖層存儲為tree2;
(9)根據example.jpg中的符號類型,創建新符號庫;
(10)圖層符號化:tree圖層按照樹木類型和等級值設置相應的符號與大小;road圖層按照等級設置道路符號;parcelnew圖層按照類型設置任意的符號;
(11)制作專題圖:要求具有圖名、比例尺、圖例、指北針等要素,圖層包括:tree2,road,local,building,parcel,parcelnew;並與要求4中的柱狀圖一並進行排版出圖。
3思路:
首先新建數據庫和要素數據集,將所有要素導入。新建拓撲,檢查“block”圖層的閉合性,使用【要素轉面】,將“block”線要素轉化為“parcel”面要素。復制原有“parcelnew”數據,並矢量化新的要素,添加“type”字段,記錄地塊類型。使用【交集取反】工具。提取被更新的宗地數據。然后使用【匯總】工具,計算update_中各類型地塊被更新的面積,並按照類型制作柱狀圖,對“building”數據進行拓撲檢查,檢查各要素是否位於新的parcelnew(面要素)內部,將超出部分另存為新圖層error。加載【地理配准】工具條,對道路圖片文件route.jpg進行配准;並對道路進行矢量化操作,屬性表中記錄道路的名稱、類型和等級,使用【添加XY坐標】和【導出數據】工具,對tree.csv文件添加樹木點要素類tree。對“tree”數據進行拓撲檢查,檢查tree要素是否位於類型為open grass的綠化用地范圍內,超出部分刪除,將符合要求的樹木圖層存儲為tree2。根據example.jpg中的符號類型,創建新符號庫。選擇【屬性】【符號系統】,按照要求對各要素進行圖層符號化操作。最后按要求制作專題圖,添加圖名、圖例、比例尺、指北針等元素,並導出至JPG格式文件。
4 具體步驟
4.1 檢查現有block圖層並將其轉化為parcel
(1)在ArcCatalog中選擇目標路徑右鍵【新建】【文件地理數據庫】為“DATA”,在數據庫上右鍵【新建】【要素數據集】為“data”。坐標系通過導入選擇為:NAD_1983_StatePlane_California_VI_FIPS_0406_Feet。如圖4.1.1。
圖4.1.1 新建要素數據集
(2)導入要素類。右鍵數據集【導入】【要素類(多個)】選擇多個要素類如圖4.1.2,結果如圖4.1.3。
圖4.1.2 導入要素
圖4.1.3 導入結果
(3)建立拓撲。右鍵“data”要素數據集,選擇【新建】【拓撲】,選擇“block”,【添加規則】包括“不能有懸掛點”“不能有偽節點”,具體參數設置如圖4.1.4所示。
圖4.1.4 拓撲規則
(4)驗證拓撲。拓撲建立完成后,選擇【立即驗證】,拓撲檢查結果如圖4.1.5所示;加載【拓撲】工具條,點擊【錯誤檢查器】,點擊【立即搜索】,出現拓撲錯誤如圖4.1.6所示。
圖4.1.5 拓撲顯示
圖4.1.6 拓撲檢查器
(5)拓撲錯誤修改。選擇【拓撲】工具條中的【拓撲編輯工具】,選中錯誤進行修改,修改結果如圖4.1.7所示。
圖4.1.7 拓撲修改結果
(6)轉換為面要素。選擇【數據管理工具】【要素】【要素轉面】,具體設置如圖4.1.8,轉換結果如圖4.1.9所示。
圖4.1.8 要素轉面
圖4.1.9 要素轉面結果圖
4.2 地塊數據采集
(1)選擇“data”數據集,新建要素類“parcelnew”。
(2)加載【編輯器】工具條,點擊【開始編輯】,【創建要素】選擇“parcelnew”,進行矢量化操作,矢量化結果如圖4.2.1所示。
圖4.2.1 Parcelnew圖層
(3)右鍵“parcelnew”選擇【打開屬性表】,選擇【表選項】【添加字段】,字段名為“type”,符號為“短整型”,將各地塊屬性輸入進去,結果如圖4.2.2所示。
圖4.2.2 Parcelnew屬性表
選擇【分析工具】【疊加分析】【交集取反】工具,設置如圖4.3.1所示,提取的更新宗地數據如圖4.3.2所示。
圖4.3.1 交集取反
圖4.3.2 交集取反結果
(1)“update-”屬性表中,選擇“type”字段右鍵選擇【匯總】工具,參數設置如圖4.4.1,匯總結果如圖4.4.2所示。
圖4.4.1 匯總
圖4.4.1 匯總結果
(2)制作柱狀圖。選擇【視圖】【圖表】【創建圖表】,設置參數如圖4.4.3,柱狀圖如圖4.4.4所示。
圖4.4.3 設置參數設置
圖4.4.3 設置參數設置
圖4.4.4 各類型地塊被更新的面積
(1)建立拓撲。在“data”數據集右鍵【新建】【拓撲】,定義【拓撲規則】為“必須被其他要素類覆蓋”,具體設置如圖4.5.1所示。
(2)驗證拓撲。拓撲建立完成后,選擇【立即驗證】,拓撲檢查結果如圖4.5.2所示;加載【拓撲】工具條,點擊【錯誤檢查器】,點擊【立即搜索】,出現拓撲錯誤如圖4.5.3所示。
(3)將拓撲錯誤處導出,即將超出部分另存為新圖層error,結果如圖4.5.4所示。
(1)右鍵空白處,加載【地理配准】工具條。
(2)點擊【添加控制點】,在兩個圖層相應位置添加控制點進行配准,添加完成后,點擊【查看鏈接表】查看殘差大小,如圖4.6.1,配准結果如圖4.6.2所示。
圖4.6.1 殘差結果
圖4.6.2 配准結果
(3)新建要素類“road”,進行矢量化操作,結果如圖4.6.3所示。矢量化完成后,右鍵【打開屬性表】,按照要求輸入道路的名稱、類型和等級,屬性表如圖4.6.4所示。
(1)選擇【文件】【添加數據】【添加XY數據】,選擇tree.csv文件,導入坐標系,與“block”相同,設置如圖4.7.1所示;
圖4.7.1 顯示xy數據
(2)選中上一步添加的數據右鍵選擇【數據】【導出數據】,導出至“tree”圖層,導出設置如圖4.7.2所示,導出結果如圖4.7.3所示。
圖4.7.2 導出數據
圖4.7.3 tree結果
(1)選擇【選擇】【按屬性選擇】,圖層選擇“parcelnew”,公式寫入“type=0”,具體設置如圖4.8.1所示。
圖4.8.1 按屬性選擇
(2)選擇【選擇】【按位置選擇】,【目標圖層】選擇“tree”,【源圖層】選擇“parcelnew”,具體設置如圖4.8.2所示。
圖4.8.2 按位置選擇
(3)parcelnew圖層右鍵選擇【打開屬性表】,點擊【表選項】,選擇【清除所選要素】;選擇【數據】【導出數據】,將符合要求的數據導出至“tree2”。結果如圖4.8.3所示。
圖4.8.3 生成tree2
選擇【自定義】【樣式管理器】,打開【樣式管理器】對話框,選擇【標記符號】,在右側區域右鍵點擊【新建】【標記符號】,【類型】選擇“圖片標記符號”,選擇相應符號,點擊確定。剩余符號操作以此類推,最終建立完成符號庫。結果如圖4.9所示。
圖4.9 符號庫
(1)tree圖層符號化。選擇tree右鍵【屬性】,選擇【符號系統】選項卡,選擇【類別】【唯一值】,按照樹木類型和等級值設置,設置如圖4.10.1,結果如圖4.10.2所示。
圖4.10.1 圖層屬性
圖4.10.1 大小
圖4.10.2 符號化結果
(2)road圖層按照等級設置道路符號;選擇road右鍵【屬性】,選擇【符號系統】選項卡,選擇【類別】【唯一值】,值字段選擇“類型”,設置如圖4.10.3,結果如圖4.10.4所示。
圖4.10.3 圖層屬性設置
圖4.10.4 符號化結果
(3)parcelnew圖層按照等級設置道路符號;選擇parcelnew右鍵【屬性】,選擇【符號系統】選項卡,選擇【類別】【唯一值】,值字段選擇“type”,設置如圖4.10.5,結果如圖4.10.6所示。
圖4.10.5 圖層屬性
圖4.10.6 符號化結果
切換至【布局視圖】,按照要求加載相應圖層,如tree2,road,local,building,parcel,parcelnew,加入圖名、圖例、比例尺、指北針等元素,制作專題圖,並最終導出至JPG格式文件。專題圖結果如圖4.11所示。
圖4.11 專題圖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