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眾所周知,在寫博客的時候,雖然可以把圖片存到博客的服務器上,但是一張一張上傳太麻煩了,有沒有這樣一種東西,能直接把復制的圖片存下來,放到博客上呢?
有,這就是圖床!
圖床一般是指儲存圖片的服務器,有國內和國外之分。國外的圖床由於有空間距離等因素決定訪問速度很慢影響圖片顯示速度。國內也分為單線空間、多線空間和cdn加速三種。
簡單來說,圖床就是自動把本地圖片轉換成鏈接的一款工具,網絡上有很多圖床工具,就目前使用種類而言,PicGo 算得上一款比較優秀的圖床工具。它是一款用 Electron-vue
開發的軟件,可以支持微博,七牛雲,騰訊雲COS,又拍雲,GitHub,阿里雲OSS,SM.MS,imgur 等8種常用圖床,功能強大,簡單易用。
二:使用到的軟件和網站
1.Typora(Markdown文本編輯軟件)
Typora 是一款支持實時預覽的 Markdown 文本編輯器,並且完全免費。
進入下載地址后,根據系統來選擇安裝包,下載完成后,直接無腦下一步即可,路徑默認

2.PicGo(圖床軟件)
一個圖床,一個用於快速上傳圖片並獲取圖片URL鏈接的工具,也完全免費。
進入下載地址后,選擇最新版本,Windows系統點擊.exe文件進行下載,安裝直接無腦下一步,路徑默認即可(MacOS系統點擊.dmg文件,Linux系統點擊tar.gz下載)

3.GitHub(網站)
GitHub 是一個面向開源及私有項目的托管平台,因為只支持 Git 作為唯一的版本庫格式進行托管,故名 GitHub。
三:搭建教程
1.創建好GitHub賬號后,點擊右上角下拉框,點擊 Your repositories

2.點擊綠色按鈕 New

3.依次填寫如下選項,點擊綠色按鈕 Create repository
Repository name: 存儲庫的名稱
Description: 對存儲庫的描述
Public: 設置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看見這個存儲庫
Initialize this repository with a README: 使用自述文件初始化此存儲庫

4.接下來生成一個Token,用於操作GitHub repository,點擊右上角下拉框,點擊 Settings

5.選擇最左下角的 Developer settings

6.選擇最左下角的 Personal access tokens

7.Note 自定義一個名稱,repo 打上 √

8.注意:創建成功后,會生成一串token,這串token之后不會再顯示,所以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要好好保存,點擊這個進行復制

9.打開PicGo(主界面沒彈出來的點擊右下角的圖標),點擊:圖床設置 - GitHub圖床,進行如下設置:
設定倉庫名: 你的GitHub右上角的用戶名稱/你的存儲庫的名稱
設定分支名: 默認為master,推薦使用默認
設定Token: 步驟8生成的那一串Token
指定存儲路徑:自定義,見名知意即可,格式為:XXX/
設定自定義域名: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用戶名稱/存儲庫名稱/分支名

四:圖片上傳至圖庫的方法1(推薦)
1.打開Typora,點擊左上角:文件 - 偏好設置

2.點擊:圖像 - 插入圖片時(下拉選擇:上傳圖片) - 對網絡位置的圖片應用上述規則(可選可不選,選中就是圖片也會復制到本地) - 允許根據YAML設置自動上傳圖片 - 上傳服務:下拉后選擇 PicGo(app) - 選擇PicGo路徑

3.找到PicGo的安裝路徑,默認是C:\Program Files\PicGo
點擊:打開

4.點擊:驗證圖片上傳選項,顯示綠色字 “成功上床圖片並獲得新的URL”,點擊:OK

5.此時,截完圖之后,直接按粘貼快捷鍵(Ctrl+V)即可將圖片上傳到圖庫

6.也成功顯示出來了

五:圖片上傳至圖庫的方法2
1.設置快捷鍵

2.點擊:編輯

3.同時按住Ctrl、Shift、V 組合鍵(當然,也可以自定義),點擊:確定

4.我們截完圖之后,直接按下快捷鍵(Ctrl+Shift+V)就把截圖上傳到圖庫了,並且自動復制了圖片的外鏈,然后我們直接按下快捷鍵(Ctr+V)就可以粘貼了

5.單擊圖片即可看到圖片的外鏈

End:到此為止,圖床的搭建和使用教程就完畢了!
知道了這個以后,我仿佛發現了一個新大陸!
希望這個教程對你們也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