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闡述
4 具體步驟
4.1 統計不同土地類型的坡度平均值
4.2 提取南坡向的有林地(F2006=22)
5 步驟回憶
1 問題闡述
dem數據為該區域高程數據,landuse為土地利用數據。完成以下兩個題目:
(1)統計不同土地類型的坡度平均值;
(2)提取南坡向的有林地(F2006=22)。
4 具體步驟
4.1 統計不同土地類型的坡度平均值
(1)在ArcMap中加載目標數據后,在【ArcToolbox】【數據管理工具】【投影和變換】【柵格】【投影柵格】中對“dem.tif”進行投影轉換。輸出坐標系為
“landuse”圖層的“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坐標系,輸出柵格命名為“dem_ProjectRaster.tif”。設置如圖4.1.1,結果如圖4.1.2所示。
圖4.1.1 投影柵格
圖 4.1.2 空間參考變換結果
(2)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工具】【表面分析】【坡度】工具對“dem_ProjectRaster.tif”進行計算坡度。
圖 4.1.3 計算坡度
圖 4.1.4 計算坡度結果
(3)右鍵“landuse”打開【屬性表】在【表選項】中【添加字段】“F2006_INT”類型為短整型。然后右鍵選擇字段計算器,輸入公式為:F2006=F2006_INT。結果如圖。
圖4.1.5 柵格計算器
圖4.1.6 屬性表新增字段
(4)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工具】【區域分析】中的【分區統計】和【以表格顯示分區統計】統計類型選擇為“MEAN”。結果如圖。
圖4.1.7 分區統計
圖4.1.8 分區統計結果
圖 4.1.9 以表格顯示分區統計
圖 4.1.10 以表格顯示分區統計結果
4.2 提取南坡向的有林地(F2006=22)
(1)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工具,對“dem_ProjectRaster.tif”進行坡向計算。結果如圖。
圖 4.2.1 計算坡向
圖4.2.2 坡向計算結果
(2)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類】【重分類】工具對坡向進行重分類,提取南坡向,設置如圖。
圖 4.2.3 重分類
圖 4.2.4 南坡向
(3)右鍵“landuse”打開屬性表,在【表選項】【按屬性選擇】輸入公式為:"F2006" = 22。選中土地類型為“有林地”的土地。右鍵“landuse”選擇【數據】【導出數據】為“F2006_22”。結果如圖。
圖4.2.5 按屬性選擇
圖4.2.6 選中有林地
圖 4.2.8 導出數據
圖4.2.9 有林地
(4)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工具】【提取分析】【按掩膜提取】工具,用有林地對南坡向進行提取。結果為“Result”。
圖4.2.10 按掩膜提取
圖4.2.11 南坡向的有林地
5.關鍵步驟回憶
(1)在對dem數據進行操作前,首先查看其坐標系屬性,將其轉換為與圖層“landuse”一致的投影坐標系;
(2)接下來進行坡度計算,使用【分區統計】工具,統計不同土地類型的坡度平均值,然后使用【以表格顯示分區統計】將統計結果以表格的形式顯示出來,需要注意的是分區統計時選擇的【區域字段】必須為整型;
(3)進行坡向計算,使用【重分類】將南坡向的數據設置為1,其余設置為NoData,提取南坡向數據,【按屬性選擇】提取有林地,最后使用有林地數據使用【按掩膜提取】工具提取南坡向的有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