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一直以為RFID與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barcode auto-identificationtech)是一回事,只是不同的名字而已,今天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
最直接地來看,RFID使用的是無線電技術,閱讀信息不需要接觸,標簽只需要在一定的距離內,不需要在閱讀器的視野范圍內;但條形碼技術,使用的是光學技術,閱讀信息也不需要接觸,但是必須將條形碼放在閱讀器的視野范圍內。
下面是網上的一篇文章。
內容來源:http://tech.rfidworld.com.cn/2019_05/e3c2ea97e9aece19.html
條碼技術,是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barcode auto-identificationtech)的簡稱。它是在當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符號自動識別技術。可以將符號編碼、數據采集、自動識別、錄入、存儲信息等功能融為一體,能夠有效解決物流過程中大量數據的采集與自動錄入等問題。
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俗稱“電子標簽”),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無線電的信號是通過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把數據從附着在物品上的標簽上傳送出去,以自動辨識與追蹤該物品。
其實在RFID 技術應用前,信息的記錄和傳輸主要靠條形碼,采用條碼識別方式的優點是配置靈活、系統成本較低,但是存在易污染、易破損,操作較為繁瑣等特點,雖然RFID標簽和條形碼都是用來存儲產品的信息,但是,這兩種技術之間還是有如下7種區別:
1、數據的存儲容量
一維條形碼的容量是50字節,二維條形碼最大的容量可儲存 2至 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則有數M字節。隨着記憶載體的發展,數據容量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未來物品所需攜帶的資料量會越來越大,對存儲介質所能擴充容量的需求也相應增加。
2、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傳統條形碼的載體是紙張,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對水、油和化學葯品等物質具有很強抵抗性。此外,由於條形碼是附於塑料袋或外包裝紙箱上,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折損; RFID卷標是將數據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損,延長使用壽命。
3、外在形態
RFID在讀取上並不受尺寸大小與形狀限制,不需為了讀取精確度而去解決載體的大小或印刷精度。此外,RFID標簽更可往小型化與多樣形態發展,以應用於不同產品。
4、安全性
由於RFID承載的是電子式信息,其數據內容可經由加密技術保護,使其內容不易被偽造及變造,而條形碼則是外露物理信息,且多采用通用編碼規則,數據安全性無法保障。
5、描效率
條形碼掃描識別頻率受限,一次只能掃描一個條形碼; RFID讀寫器可同時辨識讀取數個RFID標簽。
6、穿透性和無障礙閱讀
在被覆蓋的情況下,RFID能夠穿透紙張、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屬或非透明的材質,並能夠進行穿透性通信。而條形碼掃描器必須在近距離而且沒有物體阻擋的情況下,才可以識別條形碼。
7、可重復使用
當前的條形碼印刷上去之后就無法更改,不能重復使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RFID標簽則可以重復地新增、修改、刪除RFID標簽內儲存的數據,方便信息的更新。
對比匯總:
對比項 |
RFID技術 |
條形碼技術 |
使用的技術 |
無線電通訊技術 |
光學技術 |
存儲容量 |
數M |
一維:50字節;二維:2-3000字節; |
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
對水、油和化學葯品等物質具有很強抵抗性 |
一般印刷在紙張上,易污染易折損 |
外在形態 |
多樣性 |
受限 |
安全性 |
可加密,安全性高 |
外露,安全性低 |
描效率 |
一次多個 |
一次一個 |
穿透性和無障礙閱讀 |
在范圍內,被覆蓋沒關系 |
近距離,視野范圍內 |
可重復使用 |
可以 |
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