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課程總結心得體會


  不知不覺中以學習Java將近4個月了,在這幾個月的學習中我從一開始的迷茫懵逼,到現在的懵逼迷茫中,寫下了這篇這個學期課程的Java學習心得體會。首先,我認為作為一個該開始學習Java的小白,在開始學習之前無論你有多大的熱情與信心,都會在之后的學習中被程序啪啪打臉,讓你無限的迷茫與懵逼。於是呢在學習中我們要學會 ”不拋棄,不放棄“,只要能堅定的去做你會發現,你的努力或給你帶來回報,雖然很多時候你努力后得到的成果並不理想。其次就是多練多打,量的積累一定會引起質的變化。還記得我編寫的第一個經典程序“hello Word”。從那時起我已開始走進Java的世界。當時自己不是很理解為什么main方法一定要這樣來定義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能不能不這樣寫?問了學長們,他們告訴我的答案是就是這樣的“java本身要求就是這樣子的”,但我自己不甘心,就進行了下面的好多操作:把main改個名字運行一下,看看報什么錯誤,然后根據出錯信息進行分析;把main的public取掉,在試試看,報什么錯誤;static去掉還能不能運行;不知道main方法是否一定要傳一個String[]數組的,把String[]改掉,改成int[],或者String試試看;不知道是否必須寫args參數名稱的,也可以把args改成別的名字,看看運行結果如何。 結果把Hello World程序反復改了七八次,不斷運行,分析運行結果,最后就徹底明白為什么了main方法是這樣定義的了。由此我慢慢感受到了Java的魅力,對其更多了一份敬畏。  

    對 Java 語言來說,萬物皆對象。把現實世界中的對象抽象地體現在編程世界中,一個對象代表了某個具體的操作。一個個對象最終組成了完整的程序設計。最開始三周的Java學習,我逐漸慢慢進入了Java這個繽紛絢爛的世界,學習這門語言的語法,規則,體會感悟其魅力所在。Java 的基本封裝單位是類。Java 提供了私有和公有的訪問模式,類的公有接口代表外部的用戶應該知道或可以知道的每件東西,私有的方法數據只能通過該類的成員代碼來訪問。從一位架構師老師那學到,他將Java的封裝概括為一句話:封裝是將對象的 屬性 (名詞) 和 行為 (動詞) 封裝成一個類。最開始的三次PTA作業亦是逐步將我們帶到面向對象設計的這條道路中,面向對象開發模式更有利於我們開拓思維,在具體的開發過程中便於程序的划分,方便程序員分工合作,提高開發效率。這三次作業給我印象最深的那便是復用性了。抽象、繼承、封裝 和 多態 四大特點都圍繞這個核心。

    再之后三周的學習讓我真正意義上邁進了Java的大門,這三周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類與類之間的關系設計,能夠熟悉類圖。一步一步逐漸完善自己設計,這是個艱辛但成果很愉悅的過程。還有就是編程思維得到了訓練和提升,掌握了一些基礎題目的編程思想。了解了開閉原則,及繼承和多態的使用,對面向對象又有了一層新的認識。在寫PTA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代碼的可讀性十分差,條理性還不夠清晰,我應該注重代碼書寫習慣。

    隨着學習的深入,漸漸學習到異常處理、輸入輸出流,對面向課程設計這門課程的認知也更為多一分,也越來越喜歡上這門課程。因為學習Java之前沒有C++的經驗,只有C語言的經驗,花了很長時間,才徹底把這些概念都搞清楚,把老師課程的例子反復的揣摩,修改,嘗試,把那幾章內容反復的看過來,看過去,看了很多遍,才徹底領悟了。

    蔡老師一直秉承着認真教學,先學再教,讓學生先通過作業了解課程大綱,再在課程中教授主要知識。以此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使編寫代碼這樣枯燥的工作變得更加有趣,自己也能比學其他課程時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每周測驗使得我們在每周都能對上一周的自主學習內容做到更好地鞏固,是檢驗上周自主學習效果的良好措施,可能剛開始會很不習慣,覺得每周都實驗會使得有時沒有時間學習其他課程,但過了幾個周會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也督促自己學習更加高效,能夠合理分配時間,在顧好其他工作、課程的同時,也能夠認真准備每一次PTA測試。另外PTA分數排行榜能夠使我們清楚的發現自己的學習效果與其他人相比是高是低,對自己要求的高低也可能造成不同的想法,雖然可能很多地方還和別人有很多差距,但能盡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就好。

    在學習中,我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雖然書上的代碼每周都認真敲了,但還是可能會有些部分地方不能理解,有一些篇幅較長的代碼,在運行效果出來之后,可能不會去仔細對代碼進行研讀和分析,所以編寫較長代碼還是有困難,這學期課程和實驗的數量的特別多,感覺沒有這么多時間去投入到額外的代碼編程中去,因此很少有自己主動編寫的程序。

學習了四個月的Java, 我更加明白了信心、恆心、毅力是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要是學習這門語言開始的時候很有興趣,遇到苦難就退縮,這樣最終會放棄學習java,沒有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編程就是有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的困惑.但是一旦你弄懂了,或者是你把問題解決了,你會感到很興奮,編程的快樂就在此。我感覺學習java應該是循環漸進,有始有終,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學習Java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實踐。一般教科書上的例子並不能算是實踐,只能算是讓你掌握語言特性用的。而提倡做實際的Project也不是太好,因為你還沒有熟練的能力去綜合各種技術,這樣只能是你自己越來越迷糊。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找一些比較經典的例子,每個例子比較集中一種編程思想而設計的。

    今后我會更努力的學習,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