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閱讀筆記


一、序 重溫《格魯夫給經理人第一課》

創業的基本技能->如何管理

經理人的產出=他直接管轄部門的產出+他間接影響所及部門的產出

具體方法:

  • 加速每一項管理活動執行的速度。

  • 提升每一項管理活動的杠桿。

  • 調整管理活動組合,剔除低杠桿率活動,代之以高杠桿率的活動。

如果一個人工作上毫無作為,只有兩個原因:他要么不會做,要么不想做;不是沒能力,就是沒動力。

事實證明,在經理/員工關系中,一對一談話不僅是一個基本要素,或許更是一個經理人可以獲取到關於企業知識的最佳來源,不進行一對一談話的經理人對企業動態的了解將非常有限。

關於是否和下屬做朋友問題(安迪的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必須自我評判是否足夠專業和恰當。也許可以做如下測驗:想象一下你要給一個朋友做出嚴苛的績效點評。你會不會有些尷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不要在工作場合交朋友。如果你坦然自得,你應該就是那種私人關系會加強工作關系的人。

經理人兩個方面影響員工的產出:激勵和培訓

作為經理人,親力親為和放權哪個更好(這個簡單問題足以篩選出最優秀的前5%的經理人,而淘汰那些從未深入思索自我能力的95%的人)?

安迪對此的回答是:

分情況,尤其要視員工情況而定。如果員工對任務的成熟度不高,經理人手把手培訓就非常重要。如果員工足夠成熟,那么適當放權則更為恰當

舉個例子:下屬的工作不佳。我的同事反應:"就得讓他犯錯,這樣才能學到東西!"這種做法的問題在於該下屬的學費變成由客戶來承擔。這是絕對錯誤的。

 

無價的故事(來自格魯夫分享):

你對管理書籍的說法很有意思。最近我的書架上滿得沒有位置了,所以我面前有兩個選擇:扔書或換個大房子。很容易選,但扔管理書吧!但是有個困難。幾乎每一本管理書都是作者本人送給我並給我親筆題字簽名的,如果把這些題字都扔掉會讓我很難過。所以我把每一本書都翻開,把題字頁撕下來,然后把書都扔掉。現在,我有一堆很漂亮的題詞頁,並且也給好書騰出了空間。

 

二、導讀 格魯夫教你高產出管理

 

德魯克曾經說:“管理可以學習,但是很難教導”(意思是經理人的自我啟發是非常重要)。

 

我們希望決策是由離問題最近,而且最了解問題的人來做出(2017年12月-2019-9月年所在的創業公司的經理經常這么說)

 

想要成就卓越,你必須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因為卓越的定義就是,你在嘗試做一件大多數人都不認為會成功的事。而絕大部分樂觀主義者都不會關注壞消息的先行指標。

其實我們不是任何"老板"的員工,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員工。沒人欠我們一個飯碗,我們必須自己當家。認清只有我們自己(不是我們的"老板")才是自己的主人。為打贏越來越激烈的"保職戰",我們得好好提升自己的"產能",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和生產力,不能有絲毫懈怠。一天24小時我們都應該竭盡全力追求進步。

 

三、序言 從20世紀80年代的巨變談起

 

全球化簡言之就是"商業無國界"。這種現象帶來的結果是,整個世界將被視為一個單一市場,每個人都必須與世界上其他具有同樣能力的競爭,而不再局限於與一家公司或本土產商競爭。因此,競爭者將不計其數,且絕大部分"來者不善"。

英特爾公司當時處於這樣的情況,面對着日本的DRAM產商大舉入侵美國市場,最后不得不壯士斷腕,放棄這項立業的產品另起灶爐,並轉戰微處理器市場。

 

你的公司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調整自己的腳步,二是坐以待斃(以常規來說,18歲上大學,22歲工作,60歲退休,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長達36年,不過隨着科技和醫學的進步,人的壽命將會越來越長,不僅僅對於公司而言,對於個人而言也是這樣,你可以選擇銳意進取,也可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當全球化沖擊越來越廣,越來越深,你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國內還有國外)。

 

全球化還有另外一個影響:隨着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差別越來越小,"時間"就成為唯一的競爭優勢。

 

新環境的規則:

  • 事情的發生速度越來越快。

  • 事情總有人能做--如果你不干,我們就另請高明。

 

四、認識你的組織

 

本書涵蓋三個基本概念:

  • 產出導向管理

  • 團隊意識(經理人如何提高下屬的工作效率以及每天工作堆積如山,而時間又有限,到底有哪些特別的事得先解決?為解決這個問題,作者提出"管理杠桿率",它是衡量各種管理活動對提高團隊產能的作用的指標,高杠桿率的管理活動才能帶來高產能)

  • 團隊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各盡所能,這個團隊才會有最高的產能。

 

我們必須認清"無法預測未來"這個事實,但這並不等於"我們應該就此放棄計划"

  • 首先,我們應該像消防隊訓練消防員一樣地訓練員工(因為消防員永遠不知道下一場火災發生在何時何地,所以他們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整裝待發)

  • 其次,公司應該減少管理層級以加強應變能力(隨着電子郵件盛行,信息互動變得更便利,管理者過去需傳遞信息的任務將由計算機來承擔。減少管理層級的結果是,每個經理人必須管理更多的人。在英特人的管理哲學中,主管和下屬間的例行性一對一會議是基本功課之一。它主要的目的在於彼此傳授技能及交流信息。與此同時,下屬也提供主管所需的信息,讓主管了解他們如何開展手頭的工作)

 

五、經營你的職業生涯

無論你從事哪一行,你都不只是別人的員工--你還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員工。你隨時都在和上百萬和你一樣在經營着自己職業生涯的人競爭,有些人也許還比你強,或是更熱衷於此。但你先不要把矛頭指向你的同事--他們只是滄海一粟,眾多競爭者還隱藏在公司的競爭對手那里。所以,如果你想打贏這場"保職戰",就得好好維持你的競爭優勢。你需要隨時學習並適應新環境,必要時還得從這家公司跳到那家公司,或是從一個產業跳到另一個產業....關鍵就在於你要認清,只有你是自己的主人,如此你才不會成為這場硬仗的犧牲者

需要好好想一想(如下所示):

 

    • 你在公司里是真有貢獻還是只是一個傳聲筒?你如何增加附加價值-這唯有靠你不斷地設法增加你的產能。你是一個經理人,而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便是"公司的產能是經理人個別產能的總和"。理論上,一天24小時你都該竭盡全力追求進步,提高產能。

    • 你的工作是不是無關緊要?或者你老是要等你的上司或別人來解釋你該做什么?你是不是組織中的重要人物?或者你只是在一旁優哉游哉?

    • 你是不是總在追求新知識或是嘗試新科技?(只是看看書可不算)或者你是在一旁看戲等人來重整你的企業?(這叫坐以待斃)。)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