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片機簡介
單片機:在一片集成電路芯片上集成微處理器(CPU)、存儲器(ROM和RAM)、I/O接口電路,從而構成了單芯片微型計算機,即單片機(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也叫微控制器(MCU)。
MCS51是指由美國Intel公司在1980年推出一系列單片機的總稱,這一系列單片機包括了好些品種,如8031,8051,8751,8032,8052,8752等,其中8051是最早最典型的產品,該系列其它單片機都是在8051的基礎上進行功能的增、減、改變而來的,所以人們習慣於用8051來稱呼MCS51系列單片機。
Intel公司將MCS51的核心技術授權給了很多其它公司,所以有很多公司以8051為基礎核心只做了眾多型號的單片機,比較常用的是美國的Atmel公司的51和國內STC51單片機。
二、單片機原理結構
單片機的40個引腳大致可分為4類:電源、時鍾、控制和I/O引腳。
⒈ 電源:
⑴ VCC – 芯片電源,接+5V;
⑵ VSS – 接地端;
⒉ 時鍾:XTAL1、XTAL2 – 晶體振盪電路反相輸入端和輸出端。
⒊ 控制線:控制線共有4根:
⑴ ALE/PROG:地址鎖存允許/片內EPROM編程脈沖
① ALE功能:用來鎖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
② PROG功能:片內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輸入編程脈沖。
⑵ PSEN:外ROM讀選通信號。
⑶ RST/VPD:復位/備用電源。
① RST(Reset)功能:復位信號輸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電情況下,接備用電源。
⑷ EA/Vpp:內外ROM選擇/片內EPROM編程電源。
① EA功能:內外ROM選擇端。
② Vpp功能:片內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編程期間,施加編程電源Vpp。
⒋ I/O線
80C51共有4個8位並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個引腳。P3口還具有第二功能,用於特殊信號輸入輸出和控制信號(屬控制總線)。
為了使得51單片機能夠正常使用,需要對其進行基本電路配置:
1、 電源: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單片機使用的是5V電源,其中正極接40管腳,負極(地)接20管腳。
2、 振蒎電路:單片機是一種時序電路,必須供給脈沖信號才能正常工作,在單片機內部已集成了振盪器,使用晶體振盪器,接18、19腳。只要買來晶體震盪器,電容,連上就能了,按圖1接上即可。
3、 復位管腳:按圖1中畫法連好,至於復位是何含義及為何需要復要復位,在單片機功能中介紹。
4、 EA管腳:EA管腳接到正電源端。 至此,一個單片機就接好,通上電,單片機就開始工作了。
三、51單片機設計方案
下面分享一款基於STC89C52單片機的系統板設計方案,包含:
- USB下載電路;
- 數碼管;
- 蜂鳴器;
- 矩陣鍵盤;
- 紅外;
- LCD1602。
(1)原理圖:
(2)PCB圖:
原創文章,首發於allchipdata.com , 電路文件免費下載見:http://www.allchiphome.com/post/51mcu_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