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lab的建立
1.1 登錄google雲盤
登陸谷歌雲盤:driver.google.com
需要梯子及google賬號,登錄進去以后,在右邊的空白處,可以通過右鍵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夾
1.2 建立colaboratory文件
通過右鍵可以建立文件夾、文件、上傳下載,
首先通過右鍵/更多/Colaboratory新建一個jpynb文件;
然后建立‘for_colab_cache’的文件夾(名字隨便取),后面用來掛載到colab上,用來保存訓練出來的模型
如果在更多里面沒有找到“Colaboratory”,可以點擊“+關聯更多應用”,然后在里面搜索並添加colaboratory
1.3 運行colaboratory
右鍵該文件,選擇打開方式“colaboratory”,也可以雙擊文件,然后選擇打開方式為“colaboratory”
2. Colab的配置
打開文件以后,會跳轉到colab網站上對應剛才新建的notebook上,網址是類似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drive/XXXXXXXX 的格式
顯示的是一個類似notebook的界面:
2.1 查看RAM與磁盤
注意右上方的RAM和硬盤,鼠標放到上面可以看到相應的信息:
2.2 切換服務器模式(CPU/GPU/TPU)
點擊修改/筆記本設置,可以切換服務器模式,包括使用的python版本,和硬件型號:
當模式被切換以后,服務的后端會自動切換到一個對應的類型的新服務器上,因此之前安裝的軟件以及本地生成的文件會被清空,需要重新設置,右上方會變成“正在初始化” “分配”之類的狀態,當分配完畢后,該位置會顯示新服務器上的RAM及磁盤使用情況
有時候可能會分配不到服務器,右邊會變為“忙碌”狀態。
2.3 設置筆記本顯示行號
點擊工具/偏好設置,在里面勾選“顯示行號”,然后點擊保存
2.4 在notebook中執行linux命令
在notebook里面,建立代碼單元(點那個"+代碼"),在代碼單元格中通過[!+shell命令]的格式,來運行linux命令,然后點擊shift+enter來執行命令:
可以看到,notebook中的初始路徑為‘/content’
3. 文件訪問
由於colab的后端服務器是動態分配的,因此生成或者上傳的文件在下次訪問的時候就不在新服務器上了,因此涉及到文件訪問問題
colab中提供了幾種方式用於訪問文件,比較常用的有上傳/下載,以及掛載谷歌雲盤
3.1 文件的上傳/下載
在代碼單元中執行如下命令上傳文件:
1 from google.colab import files 2 uploaded = files.upload() 3 4 for fn in uploaded.keys(): 5 print('User uploaded file "{name}" with length {length} bytes'.format(name=fn, length=len(uploaded[fn])))
執行完畢后,點擊“選擇文件”按鈕,上傳相應文件:
在單元格中執行如下代碼,下載相應的文件:
1 from google.colab import files 2 3 files.download('./weight.best.hdf5')
3.2 掛載driver中的文件夾
通過如下方式可以掛載谷歌雲盤
1 # Load the Drive helper and mount 2 from google.colab import drive 3 4 # This will prompt for authorization. 5 drive.mount('/content/drive')
執行以后,需要點擊單元格下方的鏈接在彈出的網頁上進行認證,然后從中復制驗證碼,粘貼到文本框中,點擊回車即可
雲盤被掛載到/content/drive/'My Drive’中,可以通過軟連接,將之前建立的’for_colab_cache’連接到 /content下,方便后續訪問
文章轉自: https://blog.csdn.net/big91987/article/details/87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