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SPSS,從Excel中讀取數據
2. 選擇變量視圖,將除日期之外的其他變量的測量值設為“標度”
3. 由於要進行時間序列分析,所以要首先定義時間。選擇“數據” > "定義日期和時間...",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個案是“天”(不涉及周期性/季節性分析),點擊確定。
注意:若數據存在或可能存在周期性/季節性,則應在定義日期時為其設置合適的周期,例如:若認為數據以周為周期,則應選擇個案是“周、日”
4. 由於監測儀器的故障,原始數據存在部分缺失值,在進行時間序列分析之前,應補齊這些缺失值。選擇“轉換” > “替換缺失值...”,選入存在缺失的變量,為每個變量設置轉換后的變量名稱,以及填補缺失值的方法,注意選擇完“方法之后”應點擊“變化量”進行確認,否則仍按照默認方法(序列平均值)處理,此處均采用“臨近點的線性趨勢”,完成后點擊確定。
5. 使用時間序列預測之前,應給出預測時間段內的自變量數據,如圖所示。
6. 選擇“分析” > “時間序列預測” > “創建傳統模型...”,將監測數據選為因變量,其他數據選為自變量(選擇變量時應注意所選取的變量為補全缺失值的變量),方法選擇“專家建模器”。
7. 選擇“統計” > 勾選“顯示預測值”,選擇“圖”,全部勾選“每個圖顯示的內容”。
8. 選擇“保存” > 將“預測值”,“置信區間下限”,“置信區間上限”勾選為保存,選擇“選項”,設置預測至最后一天,點擊確定。
9. 專家建模器可自動識別對自變量有價值的因變量構建時間序列模型,各因變量與自變量最終時間序列模型結構和統計學參數如圖所示。
10. 各因變量預測情況如圖所示,預測值可在數據視圖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