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熵增理論有感,得出如下幾條定律:
- 物質隨時間的尺度在不斷的向頂端聚集,最頂端形式按照目前觀察是黑洞。
- 能量隨空間的尺度不斷向底層傳遞或者發散。
- 物質和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一體兩面。
- 物質和能量守恆。
- 物質在不斷轉換成能量,且不可逆,最終將以熱能的形式展現,溫度感知。
根據以上定律推導宇宙的進程:
- 物質最終將完全集中到宇宙的頂級形態黑洞。
- 能量最終將完全向空間散逸成熱能。
- 黑洞將不可避免的消失轉變成能量。
- 宇宙將失去所有物質,成為一片冷寂的真空。
熵增定律:
熵:指事物的混亂程度。
熵增:指事物的混亂程度在不斷增加。
熵增定律:在一個封閉的無外力做功的系統內,會趨向於混亂和無序。
解讀:封閉:指不和外界發生信息交換,無物質增加。 無外力做功:無能量增加。能量總是從高溫傳到低溫,物質總是從低級向高級集中,直到平衡態。所謂的熵就是對一個系統來說無用的能量,所謂無用的能量就是無法被利用的能量,為什么無法被利用,因為能量的傳導是向下的,無法向上傳導,
推導:
增原理表明,在絕熱條件下,只可能發生dS≥0 的過程,其中dS = 0 表示可逆過程;dS>0表示不可逆過程,dS<0 過程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可逆過程畢竟是一個理想過程。因此,在絕熱條件下,一切可能發生的實際過程都使系統的熵增大,直到達到平衡態。
而薛定諤就則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當中。也就是說,生命體系中的熵也應該是不斷增大的,也只能是從有序向無序發展。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而言,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減的能力,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進食行為,我們從食物中汲取了“負熵”來維持生命的有序,即“新陳代謝的實質就是及時全部消除有機體無時無刻不產生的全部負熵”。這里的有序和無序是描述宏觀態的。
因此,機體是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成功地從周圍環境中不斷地吸收負熵,向周圍環境釋放其生命活動不得不產生的全部正的熵維持生存和進化的。總之,生命體是開放的、不可逆的非熱力學平衡體系。平衡態是無序的,而非平衡態則是有序的根源,這是與熱力學第二定律一致的,也是符合熵增原理的。薛定諤生動地用“生命賴負熵為生”這一句名言概括。
有序和無序是描述系統內部狀態、客觀事物內部各要素以及客觀事物之間關系的范疇。有序指系統的組成元素、事物內部諸要素或事物之間的有規則的排列、組合、運動和轉化,含結構有序與運動有序;無序則相反,指事物內部諸要素或事物之間、系統內部組成元素之間混亂而無規則的組合、運動和轉化,含結構無序和運動無序。有序和無序是世界上存在的兩種情形,二者的差異是相對的,世間沒有絕對的有序和無序,在有序的事物中存在着破壞其有規則的排列或運動過程的因素,無序的事物中總是包含有有序的因素。 [1]
物理理論應用於宏觀廣大世界實踐中:
- 任何組織或者系統都是趨向於無序的,無論這個系統或組織定制的章程或者規則有多嚴密。
- 想要組織或者系統保持有序運行,需要不斷進食負熵,負熵實質就是有用的物質,所謂有用的物質就是:能獲取到所有可能的物質+識別是否有用的信息
- 識別物質是否有用的的信息來源兩個方面:1. 智能的提升,意味着判斷機制的提高。2. 充分的判斷條件,所謂條件實際上就是有用的信息。
- 所以一個系統想要保持有序運行,需要不斷獲取信息,獲取有用物質,提升智能水平。
- 雖然沒有證明,但是據我推理,熵增是守恆的,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封閉系統來說,系統的一部分出現熵減必將導致另外部分的熵增加快。所以一個系統要想保持他必須就要進化,向黑洞的方向進化,增加熵減,排出熵增,排出熵增的過程將不可避免的導致周邊環境的急速無序化,這就是這個世界殘忍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