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模式”意識
如今,有些汽車除了普通的駕駛操作,還提供“模式”選項——比如“舒適模式”“運動模式”“環保模式”等。以前的車不講模式也幵得挺好,現在的車為什么要搞模式呢?這是因為開車跟開車不一樣。有時你追求舒適感,有時你追求操控感,一個模式就是一種風格。之所以要講“模式”而不是直接調整汽車,是因為改變風格不是調節車上一兩個控制選項就行,需要整個系統的協調。比如,運動模式就意味着汽車的懸掛要硬一點,換擋要更快,發動機要增加轉數,油門要更靈敏,方向盤要變重,給人一種更強的操縱感。如果是舒適模式,那這些選項就都要變得更柔和,讓駕駛變得更平穩。要是環保模式,那就需要想方設法省油。模式,是把汽車看作一個各部門協調統一的系統。你不是操控一個部門,你操控的是汽車這個“整體”。這顯然是一種高級的管理。那人也有模式嗎?游戲玩家太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了。比如《魔獸世界〉〉就曾設定戰士有3種不同的“姿態”,分別是戰斗姿態、防御姿態和狂暴姿態。它們有的強調防守,有的為了快速輸出傷害而寧可犧牲防守。這些不同的姿態就好像是汽車的各種模式。我們完全可以說真實世界中的人也有不同的姿態或模式,比如工作模式、休息模式、娛樂模式、社交模式等。對於這些模式我們不需要按一個按鈕,而是自動就切換了。切換模式時,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似乎也沒什么明顯變化。但下面要重點講的兩個模式就很不一樣。這是整個身體系統的全面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