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中對象使用push


 

var obj = {
    '1':'a',
    '2':'b',
    'length':2,
    push:Array.prototype.push
}
obj.push('c');

瀏覽器執行以上腳本后,說法正確的是:
【A】obj 的 length 屬性會變為 3;
【B】obj 的 length 屬性不會變;
【C】obj3 的值是 c;
【D】obj1 和 2 的值不會發生變化;
【E】obj2 的值是 c;
【F】obj3 的值是 undefined;

選 A、E、F

 

push 方法把值添加到數組中。
push 方法有意具有通用性。該方法和 call() 或 apply() 一起使用時,可應用在類似數組的對象上。push 方法根據 length 屬性來決定從哪里開始插入給定的值。如果 length 不能被轉成一個數值,則插入的元素索引為 0,包括 length 不存在時。當 length 不存在時,將會創建它。
唯一的原生類數組(array-like)對象是 Strings,盡管如此,它們並不適用該方法,因為字符串是不可改變的。
當調用該方法時,新的 length 屬性值將被返回。

 

所以說,push會根據對象length屬性的值去確定插入的位置,即this[i+n] = %_Arguments(i)
所以在原題中obj.length值為2,調用obj.push("c")時,會發生obj[2]="c"的情況,所以最后 obj[2]就變成了'c',而不是原來的'b'
當然了,push方法最后會根據傳入的參數個數多少,即arguments.length來返回new_length,並賦值給obj.length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