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最近做的一個比較簡單 CMS 項目,其中最“復雜”的功能就是要對表格中的數據實現拖拽排序
。
實例效果如下:
二、前端
用的是 AntDesign 的組件 Table
其中的 拖拽排序 的示例:
https://ant.design/components/table-cn/#components-table-demo-drag-sorting
傳給后端的參數格式為:{dragRowId, hoverRowId}
,id 為此行在數據表里的真實 id。
三、后端 —— 數據庫結構字段設計
(1)方案1 —— 單表單列
給原表加入 order
字段,即原表結構:id …… order
。
(2)方案2 —— 單表多列
給原表加入 prevId
和 nextId
字段,即原表結構:id …… prevId nextId
。
(3)方案3 —— 多表單列
再開一個新表:order
,結構為:id content
content
數據類型為 array ,格式形如:{1,3,2,4}
,里面記錄了原表的 id,並且數組的順序即排序的順序(可以數組的首項表示最top,或者數組的尾項表示最 top,隨你)。
(4)總結
關於這一節的討論,讓我想到了當初看《SQL 反模式》的其中一章,關於如何設計 “存放(帖子的)評論(可嵌套回復評論)” 的數據庫表結構設計,思想還是挺一致的。
感興趣可以看我之前的那一篇:《SQL 反模式》 學習筆記 的 “第三章 單純的樹” 。
Result:因我們這次的需求,涉及拖動的數據量並不大,且拖拽行為並不頻繁,所以這里我采用比較簡單的方案1。
四、后端 —— 算法邏輯
基於上面的方案1。
order 規則:從 1 開始,逐步遞增 +1,值越大表示順序越靠前。
1、order 字段值用整數
(1)增
取出原表中最大的 order 值,order+1
即為新行的 order。
(2)刪
直接刪
(3)查
要按順序 select 出來,很方便,直接按 order 的值遞減排序即可。
(4)改(即拖拽排序)
當用戶進行拖拽操作,我們並不需要把原表所有行的 order 字段進行更新,而是只更新 [dragRow, hoverRow] 之間的行的 order。
偽代碼如下:
- 1、根據 dragRowId 和 hoverRowId 取出 dragRowOrder 和 hoverRowOrder
- 2、判斷是向上拖拽(up)還是向下拖拽(down)
- 3、取出 dragRow 與 hoverRow 之間的行列表(注意要按照 order 的順序取出),下面待用
- 4、對上面取出的結果:① 賦值:drag 行的 order = hover 行 order ② 剩余的行,order 全部 -1(up) / +1(down)
注意:最好在整個操作期間加上表鎖,例如用事務。
具體代碼如下:
- 應用代碼:Node.js(express)
- 數據庫 ORM:Sequelize (PostgreSQL)
async function sort(req, res, next) {
const {dragRowId, hoverRowId} = req.body;
let transaction;
try {
transaction = await models.sequelize.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 'SERIALIZABLE'});
// 1、根據 dragRowId 和 hoverRowId 取出 dragRowOrder 和 hoverRowOrder
const dragRowItem = await Designer.findOne({
where: {
id: dragRowId
},
transaction
})
const dragRowOrder = dragRowItem.order
const hoverRowItem = await Designer.findOne({
where: {
id: hoverRowId
},
transaction
})
const hoverRowOrder = hoverRowItem.order
// 2、判斷是向上拖拽(up)還是向下拖拽(down)
let dragType = null
if (dragRowOrder < hoverRowOrder) {
dragType = "up"
} else if (dragRowOrder > hoverRowOrder) {
dragType = "down"
} else {
throw new Error("您沒有進行拖拽操作")
}
// 3、取出 dragRow 與 hoverRow 之間的行列表(注意要按照 order 的順序取出),下面待用
const resultList = await Designer.findAll({
where: {
order: dragType === "up" ?
{
[Op.gte]: dragRowOrder,
[Op.lte]: hoverRowOrder,
} : {
[Op.gte]: hoverRowOrder,
[Op.lte]: dragRowOrder,
}
},
order: [["order", "DESC"]],
transaction
})
// 4、對上面取出的結果:① 賦值:drag 行的 order = hover 行 order ② 剩余的行,order 全部 -1(up) / +1(down)
for (let i = 0; i < resultList.length; i++) {
if (dragType === "up") {
if (i === resultList.length - 1) {
await resultList[i].update({order: hoverRowOrder}, {transaction})
} else {
await resultList[i].decrement('order', {transaction})
}
} else {
if (i === 0) {
await resultList[i].update({order: hoverRowOrder}, {transaction})
} else {
await resultList[i].increment('order', {transaction})
}
}
}
// commit
await transaction.commit();
res.json({message: 'ok'});
} catch (error) {
// 只要出錯就回滾
if (transaction) await transaction.rollback();
next(error)
}
}
2、order 字段值用浮點數
(1)增
取出原表中最大的 order 值,order 向上取整並 +1
即為新行的 order。
(2)刪
跟上面用整數的一致。
(3)查
跟上面用整數的一致。
(4)改(拖拽排序)
這里比用整數簡單,不用更新 [dragRow, hoverRow] 之間的行的 order,只需要更新一行,即把 dragRow 的 order 改成 (dragRow 上一行 order 值 + dragRow 下一行 order 值)/ 2
。
這種方法又稱 取中值法。
缺點:因為一個數除以2,可能會讓小數位+1(如 (1+2)/2=1.5 ),所以如果達到了數據庫關於浮點數的最大精度,則會有問題。
解決方案:
- 1、如果用戶的拖拽不是很頻繁,可以忽略這種錯誤的可能性,例如 Postgres 的 demical 數據類型,小數的最大精度是 16383,綽綽有余。
- 2、如果用戶的拖拽很頻繁,建議創建一個定時任務,把所有行的 order 值重置(用整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