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6.8 最詳細安裝教程(貼鏡像文件+多圖)


開篇日常絮叨

之前一直沒了解過 Linux,也就簡單的用過Ubuntu,以及半查半折騰的在阿里雲的 CentOS 系統上部署了一個博客,最近想系統的看一下 Linux 的一些知識,先做個簡單的入門,6.8已經是一個比較早的版本了,而6和7的整體版本差異還是有些大的,所以后面,我計划再寫一篇 7系列的安裝文章,畢竟是出於學習哈~

(一) 必要准備

虛擬機:VMware Workstation Pro 14

鏡像文件:CentOS-6.8-x86_64-bin-DVD1.iso

6.8 的版本現在有一些不太好找,不太確定,管理大大們能不能掛網盤的鏈接,如果找不到這個版本的鏡像文件,我打包傳了一份,關注公眾號(下圖)回復:centos6.8 或者在公眾號文章中復制鏈接地址,如果可以掛百度雲鏈接,我就直接在文章中添上鏈接,省着大家麻煩。

(二) 新建虛擬機

(1) 創建新的虛擬機

  • 可以在主頁直接點擊創建新的虛擬機
  • 也可以在上方,點擊文件,新建虛擬機

(2) 選擇自定義(高級)

(3) 硬盤兼容性

  • 默認即可。我這里是VM14,點擊下一步

(4) 選擇稍后安裝操作系統

  • 這里,選擇稍后安裝操作系統,安裝完成過后,大家可以選擇刪掉一些不要的硬件,例如打印機等等

(5) 選擇操作系統以及版本

  • 這里選擇 Linux 系統,指定為 CentOS 64 位

(6) 命名虛擬機

  • 指定虛擬機的名稱,后期也可以改
  • 同時指定其位置,自己安排就好,下面是我的例子

(7) 處理器配置

  • 根據真機的性能設置 CPU處理器的數量以及每個處理器的核心數量,當然 4 可不是固定的

  • 當然了,總不能超過你的真機,否則就會報錯哈

(8) 設置虛擬機內存

  • 建議把內存指定為 2G(2 x 1024MB),最低也給到 1G,而2G 也夠了,也沒太大的必要更高

(9) 設置網絡類型

想要使用網絡,給出了三種方式:橋接模式、NAT模式、僅主機模式

  • 橋接模式:相當於在虛擬機的網卡與物理主機(真實主機)之間建立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使得,可以通過物理主機的網卡訪問外網
  • NAT模式:讓VM虛擬機的網絡服務發揮路由器的作用,使得通過虛擬機軟件模擬的主機可以通過物理注解訪問外網,真機中NAT虛擬機網卡對應的物理網卡是 VMnet8
  • 僅注解模式:僅讓虛擬機的主機與物理主機通信,不能訪問外網,真機中僅主機模式對應的物理網卡是 VMnet1

在這里,我選擇的是橋接模式,也就是使用橋接網絡,如果有興趣具體了解一下別的模式的朋友,可以去查閱一下

(10) 設置I/O 控制器類型

這一步,需要指定 I/O 控制器類型,仍然是三個選項(不過BusLogic不可用)

  • BusLogic 是一個比較老的技術,I/O性能比 LSI 差挺多的,但是對於一些老系統有效,例如windows 2000

  • LSI Logic 兼容性比較好,后兩者的性能比 BusLogic 都要好一些

這里我們選擇默認的推薦的就可以了

(11) 選擇磁盤類型

對於任何客戶機操作系統,您可以將虛擬磁盤設置為 IDE 磁盤。對於在虛擬機中具有 LSI Logic 或 BusLogic SCSI 控制器驅動程序的任何客戶機操作系統,您可以將虛擬磁盤設置為 SCSI 磁盤。對於某些客戶機操作系統,您可以將虛擬磁盤設置為 SATA 磁盤。對於支持 NVMe 磁盤類型的客戶機操作系統,您可以將虛擬磁盤設置為 NVMe 磁盤。——VMware Docs

一般就服務器來說,更常用 SCSI 類型,所以這里還是選擇默認推薦的就可以了

(12) 選擇創建新虛擬磁盤

(13) 指定磁盤容量

指定磁盤容量為 20G 即可,同時選擇將虛擬磁盤拆分成多個文件

(14) 指定磁盤文件

(15) 暫時准備完成

這樣就可以了,點擊完成

(16) 最后修改

完成后,就會彈出咱們剛創建好的虛擬機頁面,別忘了,我們還有鏡像文件沒有指定,點擊編輯虛擬機設置

選擇 CD/DVD(IDE),點擊展開后,右側選擇使用鏡像文件,然后指定對應 iso 文件

注:配置完成后沒還可以將 USB 控制器,聲卡,打印機設備等不需要的設備移除掉,同樣點擊編輯虛擬機設置,在硬件中點擊指定硬件,選擇移除就可以了

到這里,一個虛擬機的創建就基本配置好了,下面就開始正式的安裝 CentOS 系統

(三) 安裝系統

打開虛擬機電源,正式開始安裝系統

(1) 進入安裝模式

首先顯示的是五個選項:

  • 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安裝或升級現有的系統

    • 這個選項是默認的,表示啟動圖形化安裝界面,如果是為了老版本更新升級,或者安裝新系統,選擇此項
  • install system with basic video driver:安裝過程中采用基本的顯卡驅動

    • 這個模式,即使在圖形,機器顯卡或者驅動出現問題的時候,使用圖形模式安裝系統,若屏幕出現扭曲或者空白等錯誤,可以考慮嘗試此選項
  • Rescue installed system:進入系統修復模式

    • 此選項用於修復已經安裝,但是無法正常啟動的情況
  • Boot from local drive:使用本地驅動器引導

  • Memory test:內存檢測

    • 安裝前做 RAM 檢測,不算在安裝范圍內

最終,選擇第一項 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

(2) 跳過媒體測試

這段英文也很簡單,就是媒體測試,選擇 skip 跳過就可以了

(3) 選擇語言

進入到這個畫面,點擊 Next

選擇語言,當然,大家可以選擇中文簡體等,我不太清楚,中文會不會有一些小問題出現,暫時我選擇的還是英文,不過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來

選擇美式英語,實際這幾種也差不多

(4) 選擇設備類型

  • -Basic Storage Devices:代表基礎存儲設備

  • Specialized Storage Devices :特殊存儲設備 不怎么用

接着可能會彈出存儲設備警告,我們選擇丟棄掉所有數據 —— Yes,discard any data

(5) 設置主機名

這里我沒做修改,大家可以按自己的來

(6) 選擇時區

當然了,我們要選擇中國的,可以下拉選擇找到 Asia/Shanghai 或者在地圖上,找到中國上海位置的小黃點,點擊

(7) 設置Root密碼

這沒什么好說的,記好就可以了

(8) 分區

  • Use All Space:使用所有的空間

  • Replace Existing Linux System(s) :替換已存在的Linux系統

  • Shrink Current System:收縮進當前系統

  • Use Free Spaace:使用空閑的空間

  • Create Custom Layout:自定義硬盤分區

我們選擇最后一項,自定義硬盤分區

選擇 Creat(創建),接着選擇 Standard Partition(標准分區),再點擊 ② 中的 Create

下一個界面有兩個需要下拉修改的地方

  • ① mount point(掛載點)

  • ② File System Type(系統文件類型)

第一個:分/boot區,系統文件類型為 ext4 ,給200MB空間,用來放啟動文件

第二個:分swap交換分區,給 2048MB,這里給內存大小的 1、1.5、2 倍都是有的

第三個:將其余所有空間分配給 /

掛載點選擇 /,系統文件類型為 ext4,選擇Fill to maximum allowable size

最終結果:

選擇下一步,會彈出格式化警告,意思就是會破壞掉硬盤中所有數據

選擇 Format 就可以了

點擊后,接着選擇 Write changes to disk 寫入硬盤

(9) 安裝boot引導

直接選擇下一步

(10) 選擇安裝內容

  • Desktop :圖像化桌面系統,有一些常用的桌面軟件,例如文檔查看工具
  • Minimal Desktop:簡化的桌面系統,包含的軟件少一些,經過了精簡
  • Minimal:基本的系統,沒可選的軟件包
  • Basic Server :不包含桌面的字符界面
  • Database Server:基本系統平台,有 MySQL 和 PostgreSQL 數據庫,也沒桌面
  • Web Server:基本系統平台,還包括 PHP,Web server,還有 MySQL 和 PostgreSQL 數據庫的客戶端,也沒桌面
  • Virtual Host:基本系統加虛擬平台
  • Software Development Workstation:包含軟件包較多,基本的系統,桌面,虛擬化平台,開發的工具等

我自己也作為一個初學者,選擇了安裝Desktop,但是使用圖形桌面會占用挺多的資源,熟練后,很多人就不裝桌面了,實際服務器,可能有的人就去裝個寶塔

安裝結束,就是這個樣子,Reboot 重啟就好了

(11) 開機前的基本設置

歡迎界面,這里不用管,直接下一步

一個許可的信息,選擇同意,然后下一步

創建一個用戶,這里就是一個非 Root 的用戶,不是擁有所有的權限,自行填寫就好了

日期同步這里,可以直接點擊下一步不管,或者選擇 Synchronize date and time over the network,也就是通過網絡同步日期和時間,如果想要設置最好找一個中國的時間服務器,例如阿里,用之前 ping 一下,看看能不能 ping 通就可以了,刪掉它默認的,將咱們自己找的 add 進去就完事

ntp1.aliyun.com
ntp2.aliyun.com
ntp3.aliyun.com
ntp4.aliyun.com
ntp5.aliyun.com
ntp6.aliyun.com
ntp7.aliyun.com

kdump是在系統崩潰、死鎖或者死機的時候用來轉儲內存運行參數的一個工具和服務,這里默認即可,點擊下一步

選擇 yes

這里登錄,可以使用剛才的User,也可以使用 root,由於我們后面需要設置一些東西,所以選擇了 Root,到這里安裝就算完成了

(四) 配置網絡

CentOS-6.8 默認安裝好是不可以上網的,所以需要修改一下配置,配置網絡的方式有很多種,想要詳細了解,可以去了解下更多的方式

如果是桌面版的用戶,桌面空白處選擇 Open in Terminal,非桌面用戶,登錄后則直接寫命令就可以了

輸入 ls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后回車

看到了 ifcfg-eth0 這個值

接着輸入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意思就是編輯這個配置文件,添加或者修改一些內容,將光標移到 ONBOOT=no 那里,將no設置為 yes 保存退出

注:

  • 移動光標可使用 上下左右鍵,或者 h,l左右,k,j上下

  • 刪除單個字符使用x鍵,刪的是光標下方的字符

  • 插入字符使用 i 鍵,進入 insert 模式,文字插入在光標后,完畢后 esc結束

  • 編輯好后保存退出,按下esc ,光標會跳轉到最下方,輸入 :wq 就可以了

(五) 總結

到這里,CentOS-6.8 的版本就徹底安裝結束了,還有一些完善性的配置,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補充就好了,對於Linux,我也是一個小小的菜鳥,一邊想着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一邊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不吝指教,我也非常願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也很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大家!

(六) 結尾

如果文章中有什么不足,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感謝朋友們的支持!

如果能幫到你的話,那就來關注我吧!如果您更喜歡微信文章的閱讀方式,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在這里的我們素不相識,卻都在為了自己的夢而努力 ❤

一個堅持推送原創開發技術文章的公眾號:理想二旬不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