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泛型及上界下界詳解


Java 泛型

Java 泛型(generics)是 JDK 5 中引入的一個新特性, 泛型提供了編譯時類型安全檢測機制,該機制允許程序員在編譯時檢測到非法的類型。

 

泛型的本質是參數化類型,也就是說所操作的數據類型被指定為一個參數。

假定我們有這樣一個需求:寫一個排序方法,能夠對整型數組、字符串數組甚至其他任何類型的數組進行排序,該如何實現?

答案是可以使用 Java 泛型

使用 Java 泛型的概念,我們可以寫一個泛型方法來對一個對象數組排序。然后,調用該泛型方法來對整型數組、浮點數數組、字符串數組等進行排序。


泛型方法

你可以寫一個泛型方法,該方法在調用時可以接收不同類型的參數。根據傳遞給泛型方法的參數類型,編譯器適當地處理每一個方法調用。

下面是定義泛型方法的規則:

  • 所有泛型方法聲明都有一個類型參數聲明部分(由尖括號分隔),該類型參數聲明部分在方法返回類型之前(在下面例子中的<E>)。

  • 每一個類型參數聲明部分包含一個或多個類型參數,參數間用逗號隔開。一個泛型參數,也被稱為一個類型變量,是用於指定一個泛型類型名稱的標識符。

  • 類型參數能被用來聲明返回值類型,並且能作為泛型方法得到的實際參數類型的占位符。

  • 泛型方法體的聲明和其他方法一樣。注意類型參數只能代表引用型類型,不能是原始類型(像int,double,char的等)。

實例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使用泛型方法打印不同字符串的元素:

public class GenericMethodTest
{
   // 泛型方法 printArray                         
   public static < E > void printArray( E[] inputArray )
   {
      // 輸出數組元素            
         for ( E element : inputArray ){        
            System.out.printf( "%s ", element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 創建不同類型數組: Integer, Double 和 Character
        Integer[] intArray = { 1, 2, 3, 4, 5 };
        Double[] doubleArray = { 1.1, 2.2, 3.3, 4.4 };
        Character[] charArray = { 'H', 'E', 'L', 'L', 'O' };
 
        System.out.println( "整型數組元素為:" );
        printArray( intArray  ); // 傳遞一個整型數組
 
        System.out.println( "\n雙精度型數組元素為:" );
        printArray( doubleArray ); // 傳遞一個雙精度型數組
 
        System.out.println( "\n字符型數組元素為:" );
        printArray( charArray ); // 傳遞一個字符型數組
    } 
}

 

 

編譯以上代碼,運行結果如下所示:

整型數組元素為:
1 2 3 4 5 
​
雙精度型數組元素為:
1.1 2.2 3.3 4.4 
​
字符型數組元素為:
H E L L O 

 

有界的類型參數

可能有時候,你會想限制那些被允許傳遞到一個類型參數的類型種類范圍。例如,一個操作數字的方法可能只希望接受Number或者Number子類的實例。這就是有界類型參數的目的。

要聲明一個有界的類型參數,首先列出類型參數的名稱,后跟extends關鍵字,最后緊跟它的上界。

實例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extends"如何使用在一般意義上的意思"extends"(類)或者"implements"(接口)。該例子中的泛型方法返回三個可比較對象的最大值。

 

public class MaximumTest
{
   // 比較三個值並返回最大值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T>> T maximum(T x, T y, T z)
   {                     
      T max = x; // 假設x是初始最大值
      if ( y.compareTo( max ) > 0 ){
         max = y; //y 更大
      }
      if ( z.compareTo( max ) > 0 ){
         max = z; // 現在 z 更大           
      }
      return max; // 返回最大對象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System.out.printf( "%d, %d 和 %d 中最大的數為 %d\n\n",
                   3, 4, 5, maximum( 3, 4, 5 ) );
 
      System.out.printf( "%.1f, %.1f 和 %.1f 中最大的數為 %.1f\n\n",
                   6.6, 8.8, 7.7, maximum( 6.6, 8.8, 7.7 ) );
 
      System.out.printf( "%s, %s 和 %s 中最大的數為 %s\n","pear",
         "apple", "orange", maximum( "pear", "apple", "orange" ) );
   }
}
​

 

 

編譯以上代碼,運行結果如下所示:

3, 4 和 5 中最大的數為 56.6, 8.8 和 7.7 中最大的數為 8.8
​
pear, apple 和 orange 中最大的數為 pear

 


不同的參數類型有相似的方法

泛型類

泛型類的聲明和非泛型類的聲明類似,除了在類名后面添加了類型參數聲明部分

和泛型方法一樣,泛型類的類型參數聲明部分也包含一個或多個類型參數,參數間用逗號隔開。一個泛型參數,也被稱為一個類型變量,是用於指定一個泛型類型名稱的標識符。因為他們接受一個或多個參數,這些類被稱為參數化的類或參數化的類型。

實例

如下實例演示了我們如何定義一個泛型類:

public class Box<T> {
   
  private T t;
 
  public void add(T t) {
    this.t = t;
  }
 
  public T get() {
    return 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添加修飾
    Box<Integer> integerBox = new Box<Integer>();
    Box<String> stringBox = new Box<String>();
 
    integerBox.add(new Integer(10));
    stringBox.add(new String("字符"));
 
    System.out.printf("整型值為 :%d\n\n", integerBox.get());
    System.out.printf("字符串為 :%s\n", stringBox.get());
  }
}

 

 

編譯以上代碼,運行結果如下所示:

整型值為 :10
​
字符串為 :字符

 


不同類有相似的參數和相似的方法

類型通配符

1、類型通配符一般是使用?代替具體的類型參數。例如 List 在邏輯上是List,List 等所有List<具體類型實參>的父類。

實例1

ublic class CommonSingle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er(List<?> data) {//普通的
        System.out.print(data);
    }
    public static void getUperNumber(List<? extends Number> data) {//給通配符划分了范圍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
      }
}
    List<String> name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Integer> age = new ArrayList<Integer>();
            List<Number> number = new ArrayList<Number>();
            
            name.add("icon");
            age.add(18);
            number.add(314);
     
            CommonSingle.printer(name);
            CommonSingle.printer(age);
            CommonSingle.printer(number);

 

輸出結果為:

data :icon
data :18
data :314

 

解析:

1、因為getData()方法的參數是List類型的,所以name,age,number都可以作為這個方法的實參,這就是通配符的作用

2、類型通配符上限通過形如List來定義,如此定義就是通配符泛型值接受Number及其下層子類類型。

3、與第一個泛型方法類似,事根據參數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法,只是這個參數類型被List包裹。

實例2

繼續使用上面聲明的類CommonSingle

 List<String> name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Integer> age = new ArrayList<Integer>();
            List<Number> number = new ArrayList<Number>();
            
            name.add("icon");
            age.add(18);
            number.add(314);
            CommonSingle.getUperNumber(name);//報錯:因為S不在Number的范圍內
            CommonSingle.getUperNumber(age);
            CommonSingle.getUperNumber(number);

 

 

輸出結果:

data :18
data :314

 

解析:

1、在(//1)處會出現錯誤,因為getUperNumber()方法中的參數已經限定了參數泛型上限為Number,所以泛型為String是不在這個范圍之內,所以會報錯

2、類型通配符下限通過形如 List來定義,表示類型只能接受Number及其三層父類類型,如 Object 類型的實例。

3、關於上限,? extends Number,Number類的子類如下:

java.lang.Byte,
​
java.lang.Double,
​
java.lang.Float,
​
java.lang.Long,
​
java.lang.Short

 

這就是?參數范圍。

 

4、關於上界下界

上界的list只能get,不能add(確切地說不能add出除null之外的對象,包括Object)

下界的list只能add,不能get

add和get涉及到具體的數據類型了:

add方法是先給預添加的對象創建一個引用,再讓這個引用指向具體的父類或子類對象;

get方法是返回具體的類(假設為類型1),必須有一個類型1或類型1的父類引用去指向它

規定了上界:如果add添加對象,java不知道要為哪一個具體的類添加引用,但java不會自動選擇;如果get對象,卻可以(人為地)使用上界類創建引用了(因為代碼中規定了上界,一看便知)。

規定了下界:如果add添加對象,java不知道要為哪一個具體的類添加引用,這里就可以(人為地)添加下界類的子類對象了(因為代碼中規定了下界,一看便知);如果get對象,只能用預獲取的類的‘同類’或父類創建引用,但程序員不知道get出來的是哪個類。

圖解:

 


image-20200409221133283


image-20200409221209757


 

示例代碼: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class Fruit {}
class Apple extends Fruit {}
class Jonathan extends Apple {}
class Orange extends Fruit {}
  
public class CovariantArray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上界
    List<? extends Fruit> flistTop = new ArrayList<Apple>();
    flistTop.add(null);
    //add Fruit對象會報錯
    //flist.add(new Fruit());
    Fruit fruit1 = flistTop.get(0);
  
    //下界
    List<? super Apple> flistBottem = new ArrayList<Apple>();
    flistBottem.add(new Apple());
    flistBottem.add(new Jonathan());
    //get Apple對象會報錯
    //Apple apple = flistBottem.get(0);
  }
}

 

 

 

image-20200409221133283


image-20200409221209757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