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以為深拷貝和淺拷貝是只出現在面試里的問題,其實不是的,在實際工作中,也常會遇到它。比如用於頁面展示的數據狀態,與需要傳給后端的數據包中,有部分字段的值不一致的話,就需要在傳參時根據接口文檔覆寫那幾個字段的值。
最常見的可能就是 status 這個參數了。界面上的展示需要 Boolean 值,而后端接口希望拿到的是 Number 值,1 或者 0。為了不影響展示效果,往往就需要深拷貝一下,再進行覆寫,否則界面上就會因為某些值的變化,出現奇怪的現象。當然你也可以再加個變量聯動,但是這個方法太笨了,不推薦使用(雖然我喜歡使用哈哈哈),利用深拷貝會讓你方便得多。
讓我們先從賦值開始說起。
賦值
Javascript 的原始數據類型有這幾種:Boolean、Null、Undefined、Number、String、Symbol(ES6)
。它們的賦值很簡單,且賦值后兩個變量互不影響。
let test1 = 'shijian';
let test2 = test1;
// test2: shijian
test1 = 'shijian_change';
// test2: shijian
// test1: shijian_change
另外的引用數據類型有:Object
和 Array
。深拷貝與淺拷貝的出現,就與這兩個數據類型有關。
1 const obj = {a:1, b:2}; 2 const obj2 = obj; 3 obj2.a = 3; 4 console.log(obj.a); // 3
依照賦值的思路,對 Object 引用類型進行拷貝,就會出問題。很多情況下,這不是我們想要的。這時,就需要用淺拷貝來實現了。
淺拷貝
什么是淺拷貝?可以這么理解:創建一個新的對象,把原有的對象屬性值,完整地拷貝過來。其中包括了原始類型的值,還有引用類型的內存地址。
讓我們用 Object.assign
來改寫一下上面的例子:
1 const obj = {a:1, b:2}; 2 const obj2 = Object.assign({}, obj); 3 obj2.a = 3; 4 console.log(obj.a); // 1
Ok,改變了 obj2 的 a 屬性,但 obj 的 a 並沒有發生變化,這正是我們想要的。
可是,這樣的拷貝還有瑕疵,再改一下例子:
1 const arr = [{a:1,b:2}, {a:3,b:4}]; 2 const newArr = [].concat(arr); 4 newArr.length = 1; // 為了方便區分,只保留新數組的第一個元素 5 console.log(newArr); // [{a:1,b:2}] 6 console.log(arr); // [{a:1,b:2},{a:3,b:4}] 8 newArr[0].a = 123; // 修改 newArr 中第一個元素的a 9 console.log(arr[0]); // {a: 123, b: 2},竟然把 arr 的第一個元素的 a 也改了
oh,no!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經過一番查找,才發現:原來,對象的 Object.assign()
,數組的 Array.prototype.slice()
和 Array.prototype.concat()
,還有 ES6 的 擴展運算符
,都有類似的問題,它們都屬於 淺拷貝。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處理數據的組裝時,要格外注意。
所以,淺拷貝應該這樣定義:只拷貝第一層的原始類型值,和第一層的引用類型地址
。
深拷貝
我們當然希望當拷貝多層級的對象時,也能實現互不影響的效果。所以,深拷貝的概念也就油然而生了。
深拷貝應該定義為:拷貝所有的屬性值,以及屬性地址指向的值的內存空間
。
也就是說,當遇到對象時,就再新開一個對象,然后將第二層源對象的屬性值,完整地拷貝到這個新開的對象中。
按照淺拷貝的思路,很容易就想到了遞歸調用。所以,就自己封裝了個深拷貝的方法:
function deepClone(obj) { if(!obj &&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 var newObj= toString.call(obj) === '[object Array]' ? [] : {}; for (var key in obj) { if (obj[key] && typeof obj[key] === 'object') { newObj[key] = deepClone(obj[key]); } else { new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剛才的例子再試試看:
let arr = [{a:1,b:2}, {a:3,b:4}]; let newArr = deepClone(arr); newArr.length = 1; // 為了方便區分,只保留新數組的第一個元素 console.log(newArr); // [{a:1, b:2}] console.log(arr); // [{a:1, b:2}, {a:3, b:4}] newArr[0].a = 123; // 修改 newArr 中第一個元素的 a console.log(arr[0]); // {a:1, b:2}
ok,這下搞定了。
不過,這個方法貌似會存在 引用丟失 的的問題。比如這樣:
var b = {}; var a = {a1: b, a2: b}; a.a1 === a.a2 // true var c = clone(a); c.a1 === c.a2 // false
如果我們的需求是,應該丟失引用,那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反之,就得想辦法解決。
一行代碼的深拷貝
當然,還有最簡單粗暴的深拷貝方法,就是利用 JSON
了。像這樣(接上面代碼):
let newArr2 = JSON.parse(JSON.stringify(arr)); console.log(arr[0]); // {a:1, b:2}
newArr2[0].a = 123; console.log(arr[0]); // {a:1, b:2}
但是,JSON 內部用了遞歸的方式。數據一但過多,就會有遞歸爆棧的風險。
深拷貝的終極方案
在網上看到有位大神給出了深拷貝的終極方案,利用了“棧”的思想。
function cloneForce(x) { // 用來去重 const uniqueList = []; let root = {}; // 循環數組 const loopList = [ { parent: root, key: undefined, data: x, } ]; while(loopList.length) { // 深度優先 const node = loopList.pop(); const parent = node.parent; const key = node.key; const data = node.data; // 初始化賦值目標,key為undefined則拷貝到父元素,否則拷貝到子元素 let res = parent; if (typeof key !== 'undefined') { res = parent[key] = {}; } // 數據已經存在 let uniqueData = uniqueList.find((item) => item.source === data ); if (uniqueData) { parent[key] = uniqueData.target; // 中斷本次循環 continue; } // 數據不存在 // 保存源數據,在拷貝數據中對應的引用 uniqueList.push({ source: data, target: res, }); for(let k in data) { if (data.hasOwnProperty(k)) { if (typeof data[k] === 'object') { // 下一次循環 loopList.push({ parent: res, key: k, data: data[k], }); } else { res[k] = data[k]; } } } } return root; }
其思路是:引入一個數組 uniqueList
用來存儲已經拷貝的數組,每次循環遍歷時,先判斷對象是否在 uniqueList
中了,如果在的話就不執行拷貝邏輯了。
這個方法是在解決遞歸爆棧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解決循環引用的問題。但如果你並不想保持引用,那就改用 cloneLoop
(用於解決遞歸爆棧)即可。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前往 https://juejin.im/post/5bc1ae9be51d450e8b140b0c,查看更多的細節。
總結
所謂深拷貝與淺拷貝,指的是 Object
和 Array
這樣的引用數據類型。
淺拷貝
,只拷貝第一層的原始類型值,和第一層的引用類型地址。
深拷貝
,拷貝所有的屬性值,以及屬性地址指向的值的內存空間。通過遞歸調用,或者 JSON 來做深拷貝,都會有一些問題。而 cloneForce 方法倒是目前看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了。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對象的 Object.assign()
,數組的 Array.prototype.slice()
和 Array.prototype.concat()
,還有 ES6 的 擴展運算符
,都屬於淺拷貝。當需要做數據組裝時,一定要用深拷貝,以免影響界面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