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初學者容易犯的幾個錯誤,你中招沒?


JavaScript 是對初學者比較友好的一門編程語言,基本上花個半小時看下語法就能寫出能運行的代碼。JavaScript 是動態腳本語言,對數據類型沒有太多的限制,寫起來非常靈活。但正因為如此,初學者如果不深入了解語言本身,往往會犯一些錯誤,從而導致一些很難發現的 bug。

拋開 JavaScript 語言設計層面的問題不說,畢竟它是 Brendan Eich 當年用短短十天時間設計出來的,有點缺陷也是在所難免。作為開發者,我們該怎樣避免一些常見的低級錯誤呢?本文就列舉幾個常見錯誤,看看你有沒有似曾相識。

混淆 undefined 和 null

JavaScript 中的undefined 和 null 都可用來表示沒有值,但是二者之間有所區別。undefined字面意思是“未定義”,但它的含義其實已經超出了變量未定義的范疇:嘗試讀取對象不存在的屬性、沒有return語句的函數的返回值、聲明后沒有賦值的變量甚至顯式賦值為undefined的變量等,它們的結果都是undefined。用typeof測試它的類型,是字符串 'undefined'。而 null 就比較純粹了,變量只有設置為null 才有這個值。另外,null 是對象類型,即typeof(null)的值是字符串'object'

需要注意的是,用if判斷這兩個值都是false,而且null==undefined是成立的,這一點初學者通常容易搞混。因此,盡量統一把“沒有值”都設置為undefined,這樣就省去了判斷區分的麻煩。

返回 undefined的函數:

const f = () => {}

設置變量的值為 undefined

x = undefined;

判斷屬性是否為 undefined

typeof obj.prop === 'undefined'
obj.prop === undefined

判斷變量是否為 undefined

typeof x === 'undefined'

變量聲明后沒有賦值,自動就有了 undefined值。

如果一定要判斷null,用全等判斷:

obj.prop === null
x === null

使用 typeof 是無法判斷 null的,因為它是對象類型。

混淆數字相加和字符串拼接

在 JavaScript 中,加號 +操作符既可用於數字相加,也可以用於字符串拼接。由於 JavaScript 是動態語言,操作符會自動將變量轉成相同數據類型再運算。比如:

let x = 1 + 1; // 2

結果是 2,是我們期望的數字相加操作,因為兩個值都是數字。

但是,如果是下面這種表達式:

let x = 1 + '1'; // “11”

結果是'11',因為第一個數字會轉換成字符串。這里的加號+運算符被用作字符串拼接,而不是數字相加。這里能直接看到表達式的值還算清楚,如果是由多個變量組成的表達式就很難判斷類型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字符串都轉成數字類型,再進行運算。例如:

let x = 1;  
let y = '2';  
let z = Number(x) + Number(y);

這樣,運行結果就是3了。 Number函數接收任意類型的值,如果能轉成數字就返回數字,否則返回NaN。還可以用 new Number(...).valueOf()函數:

let x = 1;  
let y = '2';  
let z = new Number(x).valueOf() + new Number(y).valueOf();

由於 new Number(...) 是實例化一個構造函數,返回的是一個對象,並不是數字類型。如果要得到原始的數字類型,需要用該對象的valueOf方法。其實還有個更簡潔的方法:

let x = 1;  
let y = '2';  
let z = +x + +y;

變量前面的 + 作用是將它轉換成數字,或者NaN ,跟Number函數的作用相同。

return 語句換行問題

JavaScript 語法規定換行代表語句結束。例如:

const add = (a, b) => {  
  return  
  a + b;  
}
add(1,2); // undefined

本以為會返回 3,實際上是undefined。這是因為在a + b之前,函數已經執行了return。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做法:要么把表達式跟return放在一行,要么把表達式套一層括號。

const add = (a, b) => {  
  return a + b;  
}
// 或者
const add = (a, b) => {  
  return (  
    a + b  
  );  
}

加括號為什么可以換行呢?因為括號里的是表達式,不是語句。表達式可以拆成多行,如果很長的話。用箭頭函數會更直觀:

const add = (a, b) => a + b

箭頭函數里的單行表達式自帶return效果,當然也可以在表達式外面套一層括號:

const add = (a, b) => (a + b)

這個括號在返回對象字面量的箭頭函數里有點用處,因為不加圓括號()的話,{}只是函數體的開始和結束標記,要返回對象字面量,還要顯式return {...}

如果某行代碼中的語句不完整,JavaScript 解析器會將下一行的語句合並一起解析。比如:

const power = (a) => {  
  const  
    power = 10;  
  return a ** 10;  
}
// 等同於:
const power = (a) => {  
  const  power = 10;  
  return a ** 10;  
}

但是對於完整的語句,比如return,就不會合並多行。

用 return 跳出 forEach 循環

JavaScript 數組有個 forEach 方法,用於對數組元素進行循環操作。初學者很容易聯想到 for循環的breakcontinue關鍵字,用來中止循環。但是對不起,forEach沒有這兩個關鍵字。那用return行不行?可以用,但它的作用就是提前返回函數,跟continue的效果類似,用於結束本次循環。要跳出整個循環,return做不到。

const nums = [1, 2, 3, 4, 5, 6];
let firstEven;
nums.forEach(n => {
  if (n % 2 ===0 ) {
    firstEven = n;
    return n;
  }
});
console.log(firstEven); // 6

代碼本意是想找出第一個偶數,找到就退出循環。但實際並沒有退出循環,因此最終結果是最后一個偶數。
有解決辦法嗎?這種情況可以用for循環,或者用數組filterfind之類的方法。

總結

雖然 JavaScript 很容易上手,但稍不注意還是比較容易犯錯。本文簡單介紹了幾種容易犯的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前端技術干貨盡在微信公眾號:1024譯站
微信公眾號:1024譯站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