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渠道
ETF交易可分為場外交易和場內交易兩類。
- 場外交易:通過基金公司直銷或者基金代銷機構(銀行、證券)購買ETF份額,使用中登基金賬戶,買賣雙方進行現金與基金份額的交換。
- 場內交易:通過滬深交易所購買基金,主要有封基、LOF、ETF、分級基金等,使用中登股東賬戶。買賣雙方進行現金與基金份額的交換。ETF基金的申贖比較特殊,它是一籃子股票與基金份額的交換。
在基金募集期購買的行為稱為基金認購,當基金募集期結束后,如果募集規模達到基金公告預期,則基金成立,進入3個月的封閉期。封閉期結束后進入基金的存續期,此時可對基金進行申購贖回。
認購期和申購期的區別之一在於利息計算方式,認購期買入資金需要算利息,募集完畢后將利息折算為基金份額計入基金賬戶,而申購期買入資金不計算利息。
對於場內ETF,上交所會存在兩類代碼,交易代碼和申贖代碼,分別適用於ETF買賣業務和申贖業務,而深交所的交易代碼和申贖代碼是一樣的,不用區分。
以博時上證資源ETF為例子:
- 場外申贖代碼:050024
- 場內買賣代碼:510410
- 場內申贖代碼:510411
- 場內認購代碼:510413(只在認購期有效)
下面簡單介紹場內、場外交易流程。
場外交易流程
普通開放式基金是在場外交易的,每天只有一個凈值作為申贖價格基准。
- 開立基金賬戶
- 基金認購
- 基金申購
- 基金贖回
場內交易流程
封基、LOF、ETF均為場內交易,交易價格實時變化。
封閉式基金在發行結束后,就封閉運作,基金總額固定不變,在存續期間,投資者不能進行申贖,但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買賣。
在場外開放式基金基礎上,增加場內交易功能,形成LOF基金,它既有開放式基金申購贖回、份額可變的特點,又具備場內實時交易的特點。
ETF基金是被動型指數跟蹤基金,除了具備LOF基金功能之外,它的申贖機制采用實物兌換,也就是用一籃子股票兌換基金份額,而不是用現金兌換基金份額。
- 開立滬深股東賬戶
- ETF買賣
同股票買賣一樣,盤中基金份額凈值(IOPV)實時變化,最低1手(100份)起。 - ETF認購,具體可細分為
- 網上現金認購,認購時間段為發行期的最后三個交易日。
- 網下現金認購,整個發行期都可進行。
- 網下股票認購
- ETF申購
使用一籃子組合證券來申購,最低100萬份起步。 - ETF贖回
折價、溢價
基金單位凈值指的是資金資產價格,是由基金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債券收盤價以及權重所決定。計算公式為 基金凈值 / 基金份額。
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是交易所根據基金管理人每日提供的申贖清單,按照申贖清單內組合證券的最新價計算得出的,更新頻率為15秒。該值可作為對ETF基金份額價值的實時估計,當存在成分股停牌、漲跌停、衍生品指數ETF時,IOPV與實際ETF份額價值還存在差距。一般以經過修正的IOPV價格作為申贖價格參考。
場內基金在二級市場上存在交易價格,它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
這兩類價格不是時刻相等的,當它們不相等時,就出現折價或溢價情況。
- 當交易價格高於基金單位凈值,稱之為溢價
- 當交易價格低於基金單位凈值,稱之為折價
溢(折)價率 = (交易價格 - 基金單位凈值) / 基金單位凈值.
封閉式基金在發行數量固定,存續期較長,一般為5~15年,它只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買賣,無法申贖,交易價格經常出現折價。
場內ETF同時具備二級市場交易和一級市場申贖機制,當ETF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與一級市場申贖價格出現差異,按照同一只ETF,在兩個市場的價格應該是一樣的大前提,根據此時產生套利機會。
套利的本質還是低買高賣,只不過是在一個市場低買,在另一個市場高賣。總體思路如下:
-
交易價格 > 申贖價格
在二級市場賣出ETF份額和在一級市場申購ETF份額操作進行套利。在不考慮交易費用前提下,投資者在股票市場購入股票的成本應該等於ETF基金凈值,由於處於溢價交易,投資者可以獲取其中的差價。 -
交易價格 < 申贖價格
可執行買入ETF份額和贖回ETF份額操作進行套利。
上述套利機制的存在,使得ETF避免了封閉式基金存在的折價問題。上述方案表明套利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在實務中,ETF套利是否可盈利,還要看上述價差是否大於交易成本。套利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兩類:
- 固定交易成本
渠道佣金、申贖手續費等 - 可變交易成本
市場沖擊成本:ETF申贖有最小規模限制,不同品種要求不一樣,一般幾十萬分起步,如此大規模的迅速成交會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造成影響,降低價差收益。
當日申購的ETF份額,當日不能贖回,但可賣出。
當日買入的基金份額,當日不能賣出,但能贖回。
上述兩點,為投資者提供了跨市場T+0操作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ETF基金套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