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師計算機網絡水平測試----2016年考研408計算機網絡部分真題


注:

  1、本張試卷習題全部來自於2016年考研408計算機網絡部分真題,2016年的真題比較新穎,不像往年真題為了單純的知識點的考察把計網給割裂開了,導致我們在學習完計網之后,反而感覺知識點依然是獨立的,沒有把計網的知識點串在一起。而2016年的真題卻將計網部分的知識點融合在了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計算機網絡部分知識點的融合。是我心目中計網試卷該有的樣子,所以我強烈推薦2016年的真題試卷。

  2、因為網上找到的真題試卷答案解析比較簡短,給出的答案質量良莠不齊,選擇題甚至只有正確選項沒有解析,因此本張試卷的答案解析部分是根據個人理解所寫,如有錯誤和出處,請多多包涵!

 

試卷部分:

根據所給的下圖,完成以下的題目 

一、選擇題(共8題,每題5分,總分40分)

1、在OSI參考模型中,R1、Switch、Hub實現的最高功能層分別是
  A.2、2、1   B.2、2、2   C.3、2、1   D.3、2、2


2、若連接R2和R3鏈路的頻率帶寬為8 kHz,信噪比為30 dB,該鏈路實際數據傳輸速率約為理論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的50%,則該鏈路的實際數據傳輸速率約是
  A.8 kbps   B.20 kbps   C.40 kbps   D.80 kbps

 

3、若主機H2向主機H4發送1個數據幀,主機H4向主機H2立即發送一個確認幀,則除H4外,從物理層上能夠收到該確認幀的主機還有
  A.僅H2   B.僅H3   C.僅H1、H2   D.僅H2、H3


4、若Hub再生比特流過程中,會產生1.535μs延時,信號傳播速度為200 m/μs,不考慮以太網幀的前導碼,則H3與H4之間理論上可以相距的最遠距離是
  A.200 m   B.205 m   C.359 m   D.512 m


5、假設R1、R2、R3采用RIP協議交換路由信息,且均已收斂。若R3檢測到網絡201.1.2.0/25不可達,並向R2通告一次新的距離向量,則R2更新后,其到達該網絡的距離是
  A.2   B.3   C.16   D.17


6、假設連接R1、R2和R3之間的點對點鏈路使用201.1.3.x/30地址,當H3訪問Web服務器S時,R2轉發出去的封裝HTTP請求報文的IP分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別是
  A.192.168.3.251,130.18.10.1     B.192.168.3.251,201.1.3.9
  C.201.1.3.8,130.18.10.1       D.201.1.3.10,130.18.10.1


7、假設H1與H2的默認網關和子網掩碼均分別配置為192.168.3.1和255.255.255.128,H3與H4的默認網關和子網掩碼均分別配置為192.168.3.254和255.255.255.128,則下列現象中可能發生的是
  A.H1不能與H2進行正常IP通信

  B.H2與H4均不能訪問Internet
  C.H1不能與H3進行正常IP通信
  D.H3不能與H4進行正常IP通信


8.假設所有域名服務器均采用迭代查詢方式進行域名解析。當H4訪問規范域名為www.abc.xyz.com的網站時,域名服務器201.1.1.1在完成該域名解析過程中,可能發出DNS查詢的最少和最多次數分別是
  A.0,3   B.1,3   C.0,4   D.1,4

 二、綜合應用題(共1題,總分60分)

9、假設上圖中的H3訪問Web服務器S時,S為新建的TCP連接分配了20 KB(K=1 024)的接收緩存,最大段長MSS=1 KB,平均往返時間RTT=200 ms。H3建立連接時的初始序號為100,且持續以MSS大小的段向S發送數據,擁塞窗口初始閾值為32 KB;S對收到的每個段進行確認,並通告新的接收窗口。假定TCP連接建立完成后,S端的TCP接收緩存僅有數據存入而無數據取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TCP連接建立過程中,H3收到的S發送過來的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和ACK標志位的值分別是多少?確認序號是多少?(12分)
  

  (2)H3收到的第8個確認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多少?此時H3的擁塞窗口變為多少?H3的發送窗口變為多少?(15分)
  

  (3)當H3的發送窗口等於0時,下一個待發送的數據段序號是多少?H3從發送第1個數據段到發送窗口等於0時刻為止,平均數據傳輸速率是多少(忽略段的傳輸延時)?(18分)
  

  (4)若H3與S之間通信已經結束,在t時刻H3請求斷開該連接,則從t時刻起,S釋放該連接的最短時間是多少?(15分)

 

答案解析部分:

1、C

解析:OSI參考模型中各層如下圖所示。

  集線器是一個多端口的中繼器,工作在物理層。以太網交換機是一個多端口的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路由器是網絡層設備,他實現了網絡模型的下三層,即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題中R1、Switch、Hub分別是路由器、交換機和集線器,實現的最高層功能分別是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2、C

解析:

  香農定理給出了帶寬受限且有高斯白噪聲干擾的信道的極限數據傳輸速率,香農定理定義為:信道的極限數據傳輸速率=Wlog2(1+S/N),單位bps。其中,S/N為信噪比,即信號的平均功率和噪聲的平均功率之比,信噪比=10*log10(S/N),單位dB,當S/N=1000時,信噪比為30dB,則該鏈路的實際數據傳輸速率約為50%*Wlog2(1+S/N)=50%*8k*log2(1+1000)=40kbps。

3、D

解析:

  關於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設備對於隔離沖突域的總結如下表所示。 

設備名稱

能否隔離沖突域

集線器

不能

中繼器

不能

交換機

網橋

路由器

  交換機(Switch)可以隔離沖突域,但集線器(Hub)無法隔離沖突域,因此從物理層上能夠收到該確認幀的主機僅H2、H3。

4、B

解析:

  因為要解決“理論上可以相距的最遠距離”,所以最遠肯定要保證能檢測到碰撞,而以太網規定最短幀長為64B,其中Hub為100Base-T集線器,可知線路的傳輸速率為100Nbps,則單程傳輸時延為64B/100Mbps/2=2.56us,又Hub再產生比特流的過程中會導致延時1.535us,則單程的傳播時延為2.56-1.535us=1.025us,從而H3與H4之間理論上可以相距的最遠距離為200m/us*1.025us=205m。

5、B

解析:

  因為R3檢測到網絡201.1.2.0/25不可達,故將到該網絡的距離設置為16 (距離為16表示不可達)。當R2從R3收到路由信息時,因為R3到該網絡的距離為16,則R2到該網絡也不可達,但此時記錄R1可達(由於RIP的特點“壞消息傳的慢”, R1並沒有收到R3發來的路由信息),R1到該網絡的距離為2,再加上從R2到R1的1就是R2到該網絡的距離3。

6、D

解析:

  由題意知連接R1、R2和R3之間的點對點鏈路使用201.1.3.X/30地址,其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52,R1的一個接口的IP地址為201.1.3.9,轉換為對應的二進制的后8位為00001001 (由201.1.3.X/30知,IP地址對應的二進制的后兩位為主機號,而主機號全為0表示本網絡本身,主機號全為1表示本網絡的廣播地址,不用於源IP地址或者目的IP地址),那么除201.1.3.9外,只有IP地址為201.1.3.10才可以作為源IP地址使用(本題為201.1.3.10)。Web服務器的IP地址為130.18.10.1,作為IP分組的目的1P地址。綜上可知,選項D正確。

7、C

解析:

  從子網掩碼可知H1和H2處於同一網段,H3和H4處於同一網段,分別可以進行正常的IP通信,A和D錯誤。因為R2的E1接口的IP地址為192.168.3.254,而H2的默認網關為192.168.3.1,所以H2不能訪問Internet,而H4的默認網關為192.168.3.254,所以H4可以正常訪問Internet,,B錯誤。由H1、H2、H3和H4的子網掩碼可知H1、H2和H3、H4處於不同的網段,需通過路由器才能進行正常的IP通信,而這時H1和H2的默認網關為192.168.3.1,但R2的E1接口的IP地址為192.168.3.254,無法進行通信,從而H1不能與H3進行正常的IP通信。C正確。  

8、C

解析:

  最少情況下:當本機DNS高速緩存中存有該域名的DNS信息時,則不需要查詢任何域名服務器,這樣最少發出0次DNS查詢。最多情況下:因為均采用迭代查詢的方式,在最壞的情況下,需要依次迭代地向本地域名服務器、根域名服務器(.com)、頂級域名服務器(xyz.com)、權限域名服務器(abc.xyz.com)發出DNS查詢請求,因此最多發出4次DNS查詢。

9、解答:

  (1)TCP連接的建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首先,H3向Web服務器S發出連接請求報文,這是首部中的同步位SYN=1,ACK=0,同時選擇一個初始序號seq=100.TCP規定,SYN報文段(即SYN=1的報文段)不能攜帶數據,但是要消耗一個序號。接着,S收到連接請求報文段,為自己選擇一個初始序號seq=y,向A發送確認。這個報文段SYN=1,ACK=1,seq=y,確認號ack是100+1=101。它不能攜帶數據,但是也要消耗一個序號。最后,H3收到S的確認報文段后,還要向S給出確認。這份報文段SYN=0,ACK=1,確認號ack=y+1,自己的序號seq=101。因此,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1,ACK=1;確認序號是101。

  (2)題目規定S對收到的每個段(MSS大小的段)進行確認,並通告新的接收窗口,而且TCP接收緩存僅有數據存入而無數據取出。H3收到的第8個確認段 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20-8=12KB;在慢開始算法里,發送方H3先設置擁塞窗口cwnd=1KB,接下來每收到一個對新報文段的確認就使發送方的擁塞窗口加1KB。H3共收到8個確認段,所以此時H3的擁塞窗口變為1+8=9KB;發送窗口=min{擁塞窗口,接收窗口},所以H3的發送窗口變為min{9,12}=9KB。

  (3)TCP是用字節作為窗口和序號的單位。當H3的發送窗口等於0KB時,也就是接收窗口等於0KB時,下一個待發送段的序號是20K+101=20*1024+101=20581;H3從發送第1個段到發送窗口等於0KB時刻為止,經過五個傳輸輪次,每個傳輸輪次的時間就是往返RTT,因此平均數據傳輸速率是20KB/(5*200ms)=20KB/s=20.48kbps。

  (4)通信結束后,H3向S發送連接釋放報文段。S收到H3的連接釋放報文段后,馬上發出確認報文段。此時S已經沒有數據需要傳輸,於是它也馬上發出連接釋放報文段。H3在收到S的連接釋放報文段后,發出確認報文段。S在收到這份確認后就釋放TCP連接。因此從t時刻起,S釋放該連接的最短時間是:H3的連接釋放報文段傳送到S的時間+ S的連接釋放報文段傳送到H3的時間+H3的確認報文段傳送到S的時間=1.5x200ms = 300ms。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