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
等價類
等價類概念:在所有測試的數據中,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數據子集。
分類:有效等價類,無效等價類
等價類划分的規則:
等價類測試的步驟:
(1)分析需求,確定輸入數據類型
(2)使用規則划分有效和無效等價類
(3)設計用例,覆蓋有效等價類(注意:一條用例盡可能覆蓋多的有效等價類)
(4)設計用例,覆蓋無效等價類(注意:一條用例只能覆蓋一個無效等價類)
案例:固定電話號碼的測試(3/4位地區碼和7/8位電話號碼)
-
邊界值分析方法
大量的錯誤都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范圍的邊界上,而不是在輸入范圍的內部。要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好大於或剛剛好小於邊界值作為測試數據。是對等價類划分方法的補充。
題目:輸入的參數必須大於等於0同時小於等於100的整數 正確代碼:num>-1 || num>=0 num<101||num<=100 錯誤代碼:num>=-1 ||num>0 num<=101||num<100
上點、離點、內點
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開區間
邊界值分析的步驟
(1)分析需求,確定輸入數據類型
(2)使用規則划分有效和無效等價類
(3)確認上點、離點、內點
(4)(5)和之前的等價類划分是一樣的
案例:固定電話號碼測試
- 判定表法
使用等價類方法時,對於輸入域及輸入域存在關聯時無法覆蓋。
例如:移動通信中,如果用戶欠費或停機則不允許主被叫。(吧欠費和停機兩種情況進行組合)
相關概念:
(1)條件樁:所有輸入。(案例中的是否欠費和是否停機)
(2)動作樁:被測對象可能采取的操作/表現
(3)條件項:案例中成功或失敗的所有可能取值的組合
(4)動作項:每一種組合都有一種對應的值的結果
(5)規則:每一列都代表了一種規則,每一列都對應了一條用例。
測試用例的設計步驟:
(1)分析需求,定義條件樁與動作樁
(2)設計優化判定表,得到條件項(全組合)
(3)根據條件項,依次填寫動作項
(4)簡化判定表,看是否可以合並
(5)抽取用例(每一個規則都代表了一個用例)
案例:支付寶個人賬戶注冊--驗證用戶名需求
- 因果圖方法:是對判定表方法的改進
1.考慮所有輸入、輸出條件的相互制約關系以及組合關系
2.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依賴關系
3.根據分析的關系來轉換判定表的規則
條件與結果之間的關系:恆等、非、或、與
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互斥、包含(至少有一個必須成立)、屏蔽、唯一(有且只能有一個成立)、要求
與判定表的區別:
(1)判定表分析條件樁與動作樁后,全組合獲取條件項
(2)因果圖分析因和國之后,先考慮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條件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再轉換為判定表
案例(和上面的判定表法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