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歷史知識:
應用:安裝在各種服務器之上,用於嵌入式
版本:內核版本,發行版本(各個公司對其優化)
二、目錄介紹
root:系統管理員登錄的默認目錄
home:其他用戶進來的默認目錄
usr:目錄存放了系統中重要的二進制文件,文檔,庫文件,頭文件等等。
etc:配置文件
三、核心命令
查看目錄下文件/目錄:list ll ll -al ls/root
創建目錄:mkdir ./b mkdir -pv root/a/b/c/d 創建多級目錄,並顯示詳情,即使父目錄不存在
創建文件:touch lzl.txt
復制目錄:cp -r ./abc ./
復制文件:cp ./install.log /root
刪除文件:rm /root/install.log(需要確認) 直接刪:rm -f /root/install.log
刪除目錄:rm -rf /root/a 刪除a目錄以及它所包含的所有內容
剪切文件/目錄: mv ./aaa/ /root/
mv aflie bfile 將afile重命名為bfile
mv afile /tmp 把當前目錄下的afile移動到/tmp/目錄下
重命名文件/目錄: mv -f ./install.log ./test.log
命令tail:
tail notes.log #要顯示 notes.log 文件的最后 10 行
tail -f notes.log #要跟蹤名為 notes.log 的文件的增長情況
tail +20 notes.log #顯示文件 notes.log 的內容,從第 20 行至文件末尾
tail -c 10 notes.log #顯示文件 notes.log 的最后 10 個字符
tail -n 100 /etc/cron #顯示最后100行數據
tail -n -100 /etc/cron #除了前99行不顯示外,顯示第100行到末尾行
查看文件 :
cat(文件內容不多)
more(文件內容多,無搜索) -->more file
less(文件多,可搜索) -->less -mN 文件 -m:類型more的百分比 -N:顯示每行的行號
tail --> tail -10 show_log.log //查看show_log.log文件中后10行內容
搜索指定文件:
find /root/-name 'test*' 在根目錄下root目錄下尋找以in開頭的文件
vim編輯文件:
vim ./1.txt (一般模式)===》 i(進入insert插入模式,開始錄入信息)====>esc(轉為一般模式)===>:wq(保存並退出/:q!為強制退出)
管道grep: 命令組合的一種方式
命令 1 | 命令 2 命令1的輸出是命令2的輸入
cat /root/install.log | grep -i control 在cat命令輸出的基礎上,進行過濾,找出包含control的信息
ps -ef | grep -i mysql 在任務管理器上找出包含mysql的進程信息
系統命令:
kill命令:刪除執行中的程序或工作 格式: kill -9 pid
ps ifconfig ping
setup: 修改配置
查看幫助文檔:help + 命令
縮解壓縮命令:tar
1
|
tar -cvf
打成包的文件名 要打包的文件(源文件)
|
2
|
-c 是表示打包 |
3
|
-v 表示顯示打包的過程 |
4
|
-f 指定打包后的文件名 |
5 | tar -xvf 要解打包的文件名 |
6 | -x 就表示解打包。 |
7 | tar -zcvf ./xxx.tar.gz ./d/ 將d目錄壓縮成xxx.tar.gz放到root下面 |
8 | tar -zxvf ./xxx.tar.gz 解壓縮xxx.tar.gz到當前路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