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一)


   Linux中有很多基本命令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比如ls,cat,touch,cp之類的,但即使是這些最最基本的命令,不同的參數也有不同的功能,今天下午在家沒事兒把一些基本命令的參數在虛擬機上都挨個兒敲了敲,覺得也挺有意思的,整理下來,大家沒事兒的時候可以打發一些空虛時間,O(∩_∩)O哈哈~<聲明一下,下面這些命令沒有任何排序,就是我想到哪寫到哪的,權且就由着我任性一回吧!喵~>

1、shutdown(玩系統當然要先從開關機開始)

下面直接上參數:
  • -t  :后面加秒數,即“過幾秒后關機”。
  • -k  不要真的關機,只是發送警告訊息。
  • -r   在將系統的服務停掉之后重啟
  • -h  將系統的服務停掉后,立即關機
  • -n   不經過init程序,直接以shutdown的功能來關機
  • -f    關機並開機后,強制略過fsck的磁盤檢查
  • -F   系統重啟后,強制進行fsck的磁盤檢查
  • -c   取消已經在進行的shutdown指令內容
******************************************
來幾個栗子(*^__^*) 嘻嘻……
******************************************
 
即告知大家機器會在10分鍾后關機,並且會顯示在此時登錄者的屏幕前方。
*注:時間參數必須加,否則shutdown會自動跳到run-level-1(單人維護模式的登入情況)!
 
即系統將在今天的8:45關機,如果在8:45之后才下達此命令,則第二天的8:45再關機。
即系統將會在30分鍾后重新啟動,並顯示后面的訊息給所有在線的使用者。如果把-r換成-k參數,則系統並不會在30分鍾后真正的重啟,而是嚇唬嚇唬在線的使用者啦!
******************************************
另外Linux中還有幾個相關命令,在這里一並提出來:
reboot(重啟),halt(關機),poweroff(關機,常加-f參數使用)
 

2、init(開機之后就是系統之間的執行等級切換了)

  • init0——系統停止,即關機
  • init1——單用戶系統,不需要登錄
  • init2——多用戶系統,但不支持NFS,命令行模式登錄
  • init3——完整多用戶模式,命令行模式登錄
  • init4——暫未使用(系統未使用,保留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比如說筆記本的電池快要用盡時,可以切換到這個模式做一些配置。)
  • init5——圖形模式
  • init6——重新啟動系統
以上為Linux的七個運行級別,可在/etc/initab文件中看到注釋代碼,如下:
*注:在/etc下的rc0.d~rc6.d文件中查看不同執行等級所運行和殺死的腳本服務。
        S開頭的代表啟動該服務,K開頭的代表殺死該服務。
 

3、ls(這個命令估計都要講到吐了~)

基本用法:
ls [-aAdfFjilnrRSt]目錄名稱
ls [--color={auto,never,always}]目錄名稱
ls [--full-time]目錄名稱

參數

參數說明

-l

長格式顯示目錄下的列表

-a

顯示全部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h

方便人類查看的方式顯示目錄下文件大小

-i

顯示文件inode號碼

-t

以文件或目錄修改的時間排序

-r

倒序排列

-p

給目錄加/

-F

給不同文件類型加標示

--color=auto

給文件加顏色顯示

--full-time

列出文件完整的日期時間(即包含年、月、日、時、分)

舉個栗子:
給/root目錄下文件按照修改時間倒序顯示,並且時間格式為完整時間模式,修改文件123.txt再查看
 

4、bc(簡單好用的計算器)

 
 

細心的你或許會跟我有同樣的疑惑,999/666結果似乎不對呢?百度了一下, 這是因為bc預設僅輸出整數,如果要輸出小數點下位數,那么就必須要執行 scale=number ,那個number就是小數點位數,例如:

5、lastlog(看最后一次的登錄日志)

用於顯示系統中所有用戶最近一次登錄信息。 lastlog文件在每次有用戶登錄時被查詢。可以使用lastlog命令檢查某特定用戶上次登錄的時間,並格式化輸出上次登錄日志/var/log/lastlog的內容。它根據UID排序顯示登錄名、端口號(tty)和上次登錄時間。如果一個用戶從未登錄過,lastlog顯示**Never logged**。注意需要以root身份運行該命令。

參數

參數說明

-b(天數)

顯示指定天數前的登陸信息

  -h

顯示召集令的幫助信息

  -t(天數)

顯示指定天數以來的登陸信息

 -u(用戶名)

顯示指定用戶的最近登陸信息

 

 

6、ln(創建鏈接文件,默認創建的是硬鏈接文件)

相同路徑下創建連接可以不用絕對路徑,不同目錄下創建連接一定要用絕對路徑。
語法格式:
# ln [-s] 源文件 目標文件

參數

參數說明

-s

創建軟鏈接文件

****************栗子栗子:**********************

為/ root/tina/application/apache2.2.17目錄創建軟鏈/apache

7、sync(數據同步寫入磁盤)

輸入sync,在內存中尚未被更新的數據,就會被寫入硬盤中;所以,這個命令在系統關機或重新啟之前,最好多執行幾次!
 
(吼吼~重要的事情將三遍!)

8、locate(跟find有一拼~)

locate命令不是實時查找,所以查找的結果不精確,但查找速度很快。因為它查找的不是目錄,而是一個數據庫(/var/lib/locatedb),這個數據庫中含有本地所有文件信息。Linux系統自動創建這個數據庫,並且每天自動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命令查不到最新變動過的文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在使用locate之前,先使用updatedb命令,手動更新數據庫。
語法格式:
# locate 可執行文件名稱

9、find(用來在指定目錄下查找文件)

任何位於參數之前的字符串都將被視為欲查找的目錄名。如果使用該命令時,不設置任何參數,則find命令將在當前目錄下查找子目錄與文件。並且將查找到的子目錄和文件全部進行顯示。
語法格式:
# find 目錄路徑 [-type、name、exec、perm、inum] 文件
基本參數:

選項

選項說明

-type

文件類型

-name

文件名

-exec

執行動作

取反

-mtime

按修改時間查找

-maxdepth

查找目錄的深度

-perm

查找指定數字權限的文件

-inum

查找指定的inode號碼的文件

-size

查找指定文件大小范圍,可以多次使用,中間接參數-a或-o,默認為-a

********************舉例說明:************************

10、file(查看文件類型)

語法結構:

# file [-bL] 文件

基本參數:

參數

參數說明

-b

僅顯示文件的類型不顯示文件名

-L

顯示鏈接所指向的文件類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