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圖書是什么樣子


  需求分析也稱為軟件需求分析、系統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開發人員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和分析,准確理解用戶和項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體要求,將用戶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轉化為完整的需求定義,從而確定系統必要功能的過程。從需求分析的角度看未來的圖書是什么樣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如何對需求不確定的創新產品進行分析和設計

 

需求分析是軟件計划階段的重要活動,也是軟件生存周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對創新型產品的需求分析,該階段需要將用戶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轉化為完整的需求定義。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獲得准確的用戶需求。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原因:當我們與客戶確定需求時顧客也不確定真正需要什么,或者客戶明確知道需求功能但是存在描述理解偏差,導致了需求的不確定性;另外還存在一種情況,即顧客清楚的描述了需求,但由於項目為創新產品,在市場及以往的經驗中無法獲取有效的參考。針對這種需求不確定的創新產品,我們將如何進行項目的分析和設計呢?

原型化開發是軟件開發的一種常用方法。開發人員對用戶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就系統的主要需求取得一致意見后,開發出一個原型並運行,然后反復對原型進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直到用戶對系統完全滿意為止。這種開發方法適用於用戶需求不清的軟件開發,管理及業務不穩定,需求經常變化,規模小,不太復雜的情況。其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快速實現系統的初步模型,並且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使原型逐步完善,這是一種在新的層次上不斷反復推進的過程,以便較准確地獲得用戶的需求。根據原型與最終產品之間的關系,有以下幾類:

  1. 拋棄式(throw away):驗證和澄清系統的需求描述,重新構造系統。在這種方法中原型的根本作用是弄清需求和為風險評估提供額外的信息。經過評估,原型被拋棄,重新開發系統。開發的要求是快速開發,其主要工作量是對原型的評價。
  2. 演化式(evolutionay):逐步改進和細化原型,將原型進化為最終系統。演化式方法是高度迭代和動態的,基本思路是:先給出一個系統的最初實現,讓用戶去使用和評價,不斷進行細化和完善,經過多次反復形成最后完善的應用系統
  3. 增量式(incremental):在建立軟件呢總體設計基礎上,采用增量開發方法,使原型成為最終系統。相對於演化式方法匯中,設計經常變更的問題,增量式開發實在軟件體系結構設計的基礎之上完成模塊設計,進行增量開發。相比較而言,增量式方法能提供修改的范圍較小,易於控制和管理。

 

 

未來的圖書是什么樣的?

  

圖書是人類獲取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古往今倆圖書的載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甲骨金石,再到以竹簡作為載體,接着是以為載體的時代,最后是現在紙質書和電子書共存的時代。為了分析圖書載體的發展趨勢,我們首先分析針對圖書的載體應該有哪些要求。

首先,圖書的作用就是記錄經驗、知識,因此,圖書的載體應方便這些經驗知識的記錄,在圖書的發展過程中,顯然在甲骨與金石上記錄是遠遠不如現代的紙上的印刷的;其次,圖書的載體應能夠有效地存儲知識,這一點無論是古代圖書還是現代圖書都明確確保了這一點;除此之外,圖書應便於攜帶傳播,古代的甲骨竹木比較笨重,攜帶不便,而如今紙質書輕便易攜帶,更不用說電子書的編寫程度了;還有一點為了圖書能夠更有效地傳播,圖書的載體應具有相對能接受的價格,而不是古代絹帛那種價格昂貴、普通百姓承擔不起。

那么在未來,圖書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如今應是電子屏的時代,在很多科幻電影電視劇中也對未來有過各種暢想,例如在英劇《黑鏡》某一集中描述的未來所有的牆壁都由電子屏組成,由AR技術讓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改變屏幕所顯示的內容,並帶給用戶身臨其境的體驗。試想,在這種高科技的時代,圖書的內容可以以各種形式傳遞到用戶,例如聲音,或者類似現在的電子書,甚至如果仍然有人更偏愛讀紙質書的感覺,可以利用技術讓虛擬的圖書看起來就像是現實世界的紙質書一樣。再發散一下,如果技術層次達到的話,是不是可以甚至不需要經過人類的五感,即不需要聽到或者看見,就可以實現圖書在精神層面的傳輸呢?

暢想之后,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圖書未來可能會有的樣子。下面將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 讀者角度
    • 未來注定是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所以未來的圖書在內容上應有更明確的核心,結構上應讓讀者能夠迅速適應並抓去有用信息
    • 未來的圖書應不只是文字,還應該有更加生動的表達
    • 未來的圖書應不僅僅是書對於讀者單方向的傳播,還可以有讀者向圖書的各種互動反饋
    • 未來的圖書應能適應不同的場合,使攜帶傳播變得更加方便
    • 未來的圖書應能夠適應不同的群體
    • 針對未來的圖書應適配一個更人性化的總圖書館系統以及個人圖書館,方便用戶檢索以及管理自己的圖書和筆記
  2. 作者角度
    • 未來的圖書應縮小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增加閱讀情況的反饋
    • 未來的圖書應有一套完整的圖書版權方案,保護作者的權益
    • 未來的圖書應使出版的過程更加精簡,加快圖書出版的效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