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利用coredump技術追查進程崩潰原因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u014585564/article/details/68063269

 

最近項目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服務器端程序會突然崩潰退出,我們采取了coredump技術以找到崩潰原因,即確定進程退出時正在執行的函數是哪個,其狀態如何。

       如果系統開啟了coredump,准確的說如果當前的shell環境開啟了coredump,當前shell環境下的程序崩潰退出時,會把當時進程的棧的內存狀態寫入core文件。使用gdb可以查看這個core文件中保存的棧的狀態,gdb a.out core。(關於coredump的開啟和對shell的理解,請參考本人另一篇博客《由coredump的開啟引起的對shell的深入探究》,關於gdb請參考《GDB觀察棧的內存布局》)

       core文件生成的位置默認是可執行文件所在的位置,名稱默認為core,其位置和名稱是可以設置的,我的設置為:

                                                                                            mkdir /home/corefile

echo “/home/corefile/core-%e-%p-%t”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這樣,生成的core文件會放在/home/corefile目錄下,core文件名會以core-%e-%p-%t的形式出現,其中%e表示可執行文件的名稱,%p表示進程,%t表示生成core文件的時間(注意是unix時間)。

下面是一個可以導致coredump的例程:

 

 
划線處是會導致coredump處。執行后會在/home/corefile目錄下產生以下文件:

[root@localhostwin7]# ls /home/corefile/

 

 



a.out是可執行文件名,5082是PID,1490760381是產生該文件的unix時間。把a.out 和core文件放在一個目錄下,使用命令:

gdb  a.out  core-a.out-5082-1490760381

進入gdb,然后使用backtrace命令,即可看進程退出時的棧的內存狀態,如下所示:

 

 
 可見,進程退出時,執行的最后一個函數是square函數。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