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面向字節流和UDP面向報文的區別


TCP面向字節流

打個比方比喻TCP,你家里有個蓄水池,你可以里面倒水,蓄水池上有個龍頭,你可以通過龍頭將水池里的水放出來,然后用各種各樣的容器裝(杯子、礦泉水瓶、鍋碗瓢盆)接水。

上面的例子中,往水池里倒幾次水和接幾次水是沒有必然聯系的,也就是說你可以只倒一次水,然后分10次接完。另外,水池里的水接多少就會少多少;往里面倒多少水,就會增加多少水,但是不能超過水池的容量,多出的水會溢出。

結合TCP的概念,水池就好比接收緩存,倒水就相當於發送數據,接水就相當於讀取數據。好比你通過TCP連接給另一端發送數據,你只調用了一次write,發送了100個字節,但是對方可以分10次收完,每次10個字節;你也可以調用10次write,每次10個字節,但是對方可以一次就收完。(假設數據都能到達)但是,你發送的數據量不能大於對方的接收緩存(流量控制),如果你硬是要發送過量數據,則對方的緩存滿了就會把多出的數據丟棄。

UDP面向報文

UDP和TCP不同,發送端調用了幾次write,接收端必須用相同次數的read讀完。UPD是基於報文的,在接收的時候,每次最多只能讀取一個報文,報文和報文是不會合並的,如果緩沖區小於報文長度,則多出的部分會被丟棄。也就說,如果不指定MSG_PEEK標志,每次讀取操作將消耗一個報文。

原因

其實,這種不同是由TCP和UDP的特性決定的。TCP是面向連接的,也就是說,在連接持續的過程中,socket中收到的數據都是由同一台主機發出的(劫持什么的不考慮),因此,知道保證數據是有序的到達就行了,至於每次讀取多少數據自己看着辦。

而UDP是無連接的協議,也就是說,只要知道接收端的IP和端口,且網絡是可達的,任何主機都可以向接收端發送數據。這時候,如果一次能讀取超過一個報文的數據,則會亂套。比如,主機A向發送了報文P1,主機B發送了報文P2,如果能夠讀取超過一個報文的數據,那么就會將P1和P2的數據合並在了一起,這樣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

 

轉載自:https://blog.csdn.net/yzy1103203312/article/details/80703614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