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26294
刪除系統:
DG511696_x64 可以直接刪除
刪除引導:
# 在cmd中執行
diskpart
#打開diskpart
list disk
#列出系統中擁有的磁盤
select
disk 0
#選擇EFI引導分區所在的磁盤(請選擇類型為“系統”的那一個編號) SSD盤
list partition
#列出所選磁盤擁有的分區
select
partition 1
#選擇EFI引導分區,類型為系統的分區,就是EFI引導分區
assign letter=X
#為所選分區分配盤符,盤符必須是沒有被占用的
remove letter=X
#此時,新增的盤符就已經被刪除了
下載linux鏡像
可以先進入中國linux官網 https://cn.ubuntu.com/ 選擇Ubuntu桌面系統,之后選擇下載ubuntu

下載界面
選擇版本(16.04/18.04)
http://releases.ubuntu.com/18.04/ http://releases.ubuntu.com/16.04/ 我一直在用16.04所以就選擇下載16.04 Ubuntu 16.04 LTS官方鏡像下載: 32位選擇: http://releases.ubuntu.com/16.04/ubuntu-16.04-desktop-i386.iso 64位選擇: http://releases.ubuntu.com/16.04/ubuntu-16.04-desktop-amd64.iso 我電腦64位,現在大多數都為64位吧,如下圖選擇

選擇版本
下載軟碟通並制作系統U盤
軟碟通(百度隨便找一下就行,特別多,這個不好用再找):http://xiazai.zol.com.cn/detail/11/105025.shtml 下載安裝一條龍,之后打開軟件。 打開文件,選擇打開,此時選擇剛才下好的iso文件

選好為如下圖所示:

之后選擇啟動,選擇 寫入硬盤鏡像

之后如下圖所示,選擇U盤,並寫入

寫入U盤的過程如圖

寫好之后會發現U盤插入之后顯示名稱就為Ubuntu16.04
磁盤分區
點擊此電腦右鍵,選擇管理

選擇管理 選擇磁盤管理,進行壓縮磁盤

壓縮磁盤 這里我選擇D盤進行壓縮磁盤,點擊D盤右鍵一下,選擇壓縮卷即可,因為我要跑深度學習用dataset比較大,所以選擇給linux500G

壓縮
設置BIOS,U盤啟動
進入Bios,我的電腦室惠普精靈四代用以下辦法成功進入 ① 開始---電源---按住shift鍵不放,點重啟,直到進入高級啟動項,松開shfit鍵
② 在高級啟動項----點疑難解答。
③ 點擊“高級選項'。
④ 點擊"UEFI固件”,計算機將自動重啟,進入BIOS菜單。
其他電腦我用過機械革命等,都是直接開機長按F2,F12,F10都有,如何成功進入BIOS,百度一下自己的電腦即可。 當然如果是筆記本就是Fn+按鍵即可

BIOS模式 按F10進入BIOS模式 選擇系統設置里面的boot啟動選項,HP真的不錯,中文的了,我當時裝其他電腦都是英文的

啟動選項 首先能看到電腦的啟動模式為UEFI,我覺得現在大多數都是,所以裝這種模式靠譜,很少有Lagecy了,並且我裝這種模式也沒成功過,將Secure Boot (安全啟動模式)設置Disable,開機順序將U盤和操作系統的啟動管理員對調,先把U盤放到第一個,按F10保存即可。

操作界面 重啟插入U盤,自動進入 安裝界面

安裝界面 點擊確認,進入安裝界面
安裝Ubuntu
先來一波傻瓜式安裝



此時為安裝類型,會提示你是否與Windows Boot Manager共存,說明你的BIOS更改啟動方式正確了,如果系統沒提示你之前安裝過windows 那么你的啟動方式就錯誤了,你得回到BIOS頁面下更改啟動方式再次啟動,這里我們選擇其他方式,自己管理。

分區
主要分以下這些: swap:用作虛擬內存,這個一般和自己的物理內存一般大 /:主要用來存放Linux系統文件 /boot:存放linux內核,用來引導系統的,如果是Legacy啟動就要設置引導,UEFI就不用設置這個(UEFI要設置EFI文件) /usr:存放用戶程序,一般在/usr/bin中存放發行版提供的程序,用戶自行安裝的程序默認安裝到/usr/local/bin中 /home:存放用戶文件 當初壓縮的磁盤如下圖所示,選中那個空閑磁盤,然后點擊+號,開始分配。

① 分配swap,選擇主分區,空間起始位置,大小最好和自己物理內存一樣(我的是16G分配兩倍,以后可能裝個內存條所以分配32G),用於交換空間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② 設置EFI引導,選擇邏輯分區,空間起始位置,用於EFI系統分區,大小設置4G即可 ③ 設置Boot引導,選擇邏輯分區,空間起始位置,用於Ext4日志文件,掛載點:/boot,大小設置8G ④ 設置/,選擇邏輯分區,空間起始位置,用於Ext4日志文件,掛載點:/,大小的話推薦100G. ⑤ 設置home,選擇邏輯分區,空間起始位置,用於Ext4日志文件,掛載點:/home,home大一些300G ⑥ 設置usr,選擇邏輯分區,空間起始位置,用於Ext4日志文件,掛載點:/usr,大小的話剩下100G。 以上分配方式,EFI需要依照前面的①步驟分配,其余②-⑥全部以home分配為例進行分配如下圖類似,自行分配即可,不一樣的只是分配的大小

分配操作示例圖 分配好之后如下圖方框所示,橢圓形為需要安裝的前的最后一步設置引導器,選擇設置為EFI的引導盤作為安裝啟動器設備,如下圖所示。



慢慢等就好了。
設置引導
因為現在只是裝上的linux 我嘗試過兩種,一種是用win下的軟件來設置引導 比如 EasyBCD 2.3軟件來設置引導 參考如下:https://blog.csdn.net/u014422976/article/details/80393841 自我感覺比較麻煩並且很多時候不好用,這里推薦使用BOOT引導,即 首先進入電腦BIOS設置后 把boot的linux啟動項調到windows上面即可,之后保存重啟即可進入每次就有選系統的界面了。如下圖:

雙系統啟動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