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NB總體網絡架構
NB-IoT端到端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
終端:UE(User Equipment),通過空口連接到基站(eNodeB(evolved Node B , E-UTRAN 基站))。
無線網側:包括兩種組網方式,一種是整體式無線接入網(Singel RAN),其中包括2G/3G/4G以及NB-IoT無線網,另一種是NB-IoT新建。主要承擔空口接入處理,小區管理等相關功能,並通過S1-lite接口與IoT核心網進行連接,將非接入層數據轉發給高層網元處理。
核心網:EPC(Evolved Packet Core),承擔與終端非接入層交互的功能,並將IoT業務相關數據轉發到IoT平台進行處理。概括說明不全面,詳細見下文。
平台:目前以電信平台為主。
應用服務器:以電信平台為例,應用server通過http/https協議和平台通訊,通過調用平台的開放API來控制設備,平台把設備上報的數據推送給應用服務器。平台支持對設備數據進行協議解析,轉換成標准的json格式數據。
二. 網絡結構細化
2.1 結構框圖
將上圖EPC部分進行細化,如下:
MME:Mobility Management ,移動性管理實體(一個信令實體),接入網絡的關鍵控制節點。負責空閑模式UE的跟蹤與尋呼控制。通過與 HSS(Home Subscribe Server,歸屬用戶服務器) 的信息交流,完成用戶驗證功能。
SCEF:Service Cability Exposure Function ,服務能力開放單元,為新增網元,支持對於新的PDN類型Non-IP的控制面數據傳輸。
S-GW:Serving GW ,服務網關,負責用戶數據包的路由和轉發。對於閑置狀態的UE,S-GW則是下行數據路徑的終點,並且在下行數據到達時觸發尋呼UE。
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DN網關(分組數據網網關),提供UE與外部分組數據網絡連接點的接口傳輸,進行業務上下行業務等級計費。
2.2 部分接口解釋
X2接口
X2接口用以再eNodeB和eNodeB之間實現信令和數據交互。在NB-IoT系統中,X2接口在基於R13的版本不支持eNodeB間的用戶面操作,主要在控制面引入了新的跨基站用戶上下文恢復處理。在用戶面優化傳輸方案下,掛起的終端移動到新基站發起RRC連接恢復過程,攜帶先前從舊基站獲得的恢復ID,新基站再X2接口向舊基站發起用戶上下文獲取流程,從舊基站獲取終端在舊基站掛起時保存的用戶上下文信息,以便在新基站上將該UE快速恢復。
S1接口
S1接口的控制面用以實現 eNodeB 和 MME 之間的信令傳遞,S1接口的用戶面用以實現 eNodeB 和 SGW 之間的用戶面數據傳輸。在NB-IoT系統中,S1接口引入的新特性主要包括:無線接入技術(RAT)類型上報(區分 NB-IoT 或 E-TURAN接入)、UE無線能力指示(例如,允許 MME 通過下行NAS傳輸消息向 eNodeB 發送用戶設備(UE)的無線能力)、優化信令流程支持控制面優化傳輸方案,以及為用戶面優化傳輸方案在S1接口引入連接掛起和恢復處理等。(此段內容參考:NB-IOT 系統現狀與發展 )
三. 傳輸方式
首先,從傳輸內容看,可以傳輸三種數據類型:IP,Non-IP,SMS(短消息)。
由於單小區內 NB-IoT 的終端數量遠大於 LTE 終端數,因此控制面的建立和釋放次數遠大於 LTE,例如 RCC 連接建立、釋放等;另一方面,為了發送和接收很少字節的數據,終端從空閑態進入連接態消耗的網絡信令開銷遠大於數據載荷本身;此外,基於 LTE/EPC 復雜的信令流程,對終端的能耗也帶來了挑戰。
因此,從系統架構這個層面上看,控制面和用戶面的效率都需要對 NB-IoT 做增強與優化。下面將 NB-IoT傳輸優化方案分為兩種,控制面傳輸優化方案與用戶面傳輸優化方案,分別進行說明。
注:關於用戶面與控制面,簡單理解:控制面主要承載無線信令,負責 UE 接入、資源分配等;用戶面主要承載用戶數據。
3.1 控制面傳輸
控制面數據傳輸方案針對小數據傳輸進行優化,支持將IP數據包、非IP數據包或SMS封裝到PDU中進行傳輸,無須建立DRB(無線承載)和基站與S-GW間的S1-U承載。
當采用控制面傳輸方案時,小包數據通過NAS信令隨路傳輸到MME,並通過與S-GW間建立S11-U連接,完成小包數據在MME與S-GW間的傳輸。當SGW收到下行數據時,如果S11-U連接存在,SGW 將下行數據發給MME,否則觸發MME 執行尋呼。
這里得出在控制面傳輸方案下兩個傳輸路徑:
UE —— eNodeB —— MME —— S-GW —— P-GW
UE —— eNodeB —— MME —— SCEF
3.2 用戶面傳輸
用戶面傳輸通過重新定義的掛起流程與恢復流程,使空閑態用戶快速恢復到連接態,減少相關空口資源和信令開銷。當終端從連接態進入空閑態時,eNodeB、核心網掛起暫存該終端的AS信息,S1AP關聯信息和承載上下文,終端存儲AS信息,MME存儲終端的S1AP關聯信息和承載上下文,有數據傳遞時快速恢復,不需要重新建立承載和安全信息的重協商。
另一方面,小數據報文通過用戶面直接進行傳輸時,需要建立S1-U和DRB。
3.3 流程框圖
注1:MME——SCEF的控制面傳輸針對Non-IP模式,此種模式下資費規則需重新配置。Non-IP數據亦可通過PGW進行控制面或數據面傳輸,需建立SGi接口的PtP隧道。
注2:圖中用戶面傳輸為數據傳輸流程示意,建立RRC連接以及掛起的信令通過 MME-SGW-PGW,具體信令流程后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