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交換網中的時延、丟包和吞吐量


[TOC]

分組交換網中的時延、丟包和吞吐量

因特網的存在,為運行在端系統上的分布式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希望能通過因特網在任意兩個端系統之間移動數據且不丟失數據,理想很美好,可現實卻很難達到。因為,計算機網絡中必然會限制端系統之間的吞吐量(每秒能夠傳送的數據量),在端系統之間引入時延,實際上也會丟失分組,這是難免的。

由於分組交換憑借其更好的帶寬共享服務以及更高效簡單的模式,電信網絡已經向着分組交換的方向高速發展,所以了解分組交換就顯得非常重要,接下來整篇都將對分組交換網絡進行探究。

一、時延概述

分組由源出發,通過一系列路由器傳輸,在目的地結束,在這一過程中,經受着各種各樣的時延。端到端時延(即源向目的地傳輸分組的總時延)由眾多節點時延組成。

1. 處理時延

  • 檢查分組首部,決定分組導向需要的時間。

  • 檢查比特級別的差錯需要的時間。

2. 排隊時延

  • 分組在鏈路上等待傳輸的時間。

  • 取決於前期到達的正在排隊等待向鏈路傳輸分組的數量。

  • 當然數量越少,當然排隊時延越小咯。

3. 傳輸時延

  • 是將所有分組的比特推向鏈路的時間。

  • 是分組長度和鏈路傳輸速率之間的函數,與路由器之間距離無關。

4. 傳播時延

  • 比特上路后,在起點到路由器之間傳播需要的時間。

  • 是兩台路由器之間距離的函數。

計算機網絡性能測度:時延,丟包,端到端吞吐量。

二、排隊時延

排隊時延與其他三種節點時延不同,它對於不同的分組是不同的。比如第一個到的分組就沒有時延,最后一個到的分組就可能有很大的時延。所以,人們通常用統計量來度量排隊延時。(平均排隊時延,方差,概率等)。

假設:

a → 分組到達隊列的平均速率(分組/每秒)

R → 傳輸速率,隊列中推出比特的速率(比特/每秒)

L → 一個分組由L個比特組成(比特/分組)

基於以上假設,La則是比特到達隊列的平均速率,單位為比特/每秒。而La/R則稱為流量強度(traffic intensity)。可以知道如果流量強度>1,即La比R大的話,就會一直排隊,排隊時延將會一直增長!很可怕!!

當流量強度<=1時,這時達到流量的性質影響着排隊時延,即流量是周期性到達還是以突發形式達到。大致結論為:周期性達到分組沒有排隊時延,相反,突發性達到則有可能會有很大的排隊時延。

當然,現實情況下,分組之間的時間間隔是隨機的,對以上邊界值的討論就顯得有些偏向理論,但是能夠表示接近值。也就是說,當流量強度接近於0,則平均排隊時延也將接近於0;如果流量強度接近與1,平均排隊長度也會越來越長,而且接近於1時,增加速率也迅速變大。

三、丟包

當流量強度接近於1時,由於容量有限,排隊時延並不會趨向無窮大,隊列滿了,后面來的分組無處可去,就被路由器所丟棄(drop),也就出現了丟包的現象。

四、端到端時延

  • 也就是各個節點時延的總和。假設源主機和目的地主機之間有N-1台路由器,且網絡無擁塞,那么端到端時延可以表示為:d = N*(處理時延+傳輸時延+傳播時延)

  • 端系統的其他時延

    • 希望向共享媒體傳輸分組的端系統可能有意地延時傳輸,作為它與其他端系統共享媒體地協議的一部分。

    • 媒體分組化時延。

五、計算機網絡中的吞吐量

為了定義吞吐量(throughput),考慮吧從主機A到主機B跨越計算機網絡傳輸一個大文件。

例1: P2P(Peer to Peer)文件共享系統中兩個對等方之間的傳輸。P2P網絡環境中彼此相連的計算機擁有對等的地位,不需要專用的集中服務器作為依賴。

如果傳輸的文件由F比特組成,傳輸時間為T秒,則文件傳送的平均吞吐量為F/T bps。

舉一個服務器通過兩條鏈路和一個路由器和客戶相連的例子。

Rs表示服務器與路由器之間的鏈路速率。

Rc表示路由器與客戶之間的鏈路速率。

對於簡單的兩鏈路網絡,吞吐量就是min{Rs,Rc},即兩者的最小值,也就是瓶頸鏈路的傳輸速率。書上用流體和管道的類比,我個人認為有點類似與短板效應,你傳輸文件的速率取決與各鏈路上的最小的速率。

以此推廣,可以知道,N條鏈路的情況類似,吞吐量為min{R1,R2...Rn},還是所有鏈路的最小速率。

例2:

在上一例的基礎上連入網絡,即使在網絡核心中所有鏈路的傳輸速率都遠遠高於Rs和Rc,但最終吞吐量仍然是Rs和Rc的最小值。

總結:因特網中對吞吐量的限制因素通常時接入網。

例3:

多個用戶從多個服務器下載文件,依舊連接網絡核心。

假設網絡核心中有一條所有下載通過的鏈路,且瓶頸鏈路的速率為R。

  • R的數量級遠遠大於Rs,Rc時,吞吐量為min{Rs,Rc}。

  • R與Rc,Rs擁有相同數量級時,假設現在兩個用戶從兩台服務器上下載文件,Rs=Rc=2 Mbs,R=3 Mbs,這時兩個下載平等划分傳輸速率R,R/2<min{Rs,Rc},這時瓶頸不在位於接入網,而是位於核心中的共項鏈路,且吞吐量為3/2=1.5 Mbs。

**總結:**吞吐量不僅僅取決於沿着路徑的傳輸速率,還取決於干擾量,比如有許多其他的數據流都通過一條共享鏈路流動,就算這條路本身確實速度很快,但路上的東西一多,也會堵起來,是一個道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